第769章 《雲宮迅音》
提起《雲宮迅音》這首曲子,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沒有聽過。
但是當「丟丟丟~」的聲音響起,華夏的人會第一時間想起來這首曲子。
作為《西遊記》的片頭曲,這首歌的覆蓋率可能僅次於國歌。
這不是瞎說,86版的《西遊記》收視率創下了一個恐怖的記錄。
86版《西遊記》在1986年春節假期連播11集時,創下了89.4%的收視紀錄。
十個人有電視,九個人在看《西遊記》,這個記錄再也不會有電視劇能夠超越了。
而作為《西遊記》片頭曲,隨著電視劇的不斷重播,《雲宮迅音》也走向了千家萬戶,變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是時代的印記。
許鏡清老先生在寫這支曲子的時候並沒有名字,就叫《西遊記序曲》,後來網友們給它起名叫《雲宮迅音》。
這個名字得到了許鏡清先生的認可,他說這個名字既親切又貼切,還帶著文學的味道。
於是《雲宮迅音》有了它的名字。
這支曲子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爭議很大,因為他不是傳統樂器,也不是西洋樂器,而是傳統樂器加西洋樂器加電子樂器的組合體。
那時候還是八十年代,整體的氛圍都是保守的,電子樂器對於國內來說還是太超前了,有人認為《雲宮迅音》是用資產階級污染無產階級。
如果不是導演力挺,可能現在就不會有《雲宮迅音》。
時代不一樣了,許諾決定用這支曲子震一震這幫沒見過世面的老外。
華夏的音樂,可以很牛逼!
交響樂團終於準備就緒,現場爆發出一陣陣的驚嘆聲。
舞台上就像是樂器博物館一樣,他們看到了可能是這輩子看到最全的樂器。
西方管弦樂器:小提琴、大提琴、小號、雙簧管……
民族樂器:編鐘、琵琶、古箏、豎琴、揚……
打擊樂器:架子鼓、非洲鼓、三角鐵……
電子樂器,電子合成器、電子鼓。
甚至還有電吉他、貝斯等。
觀眾們直呼額美增,他們認識的不認識的樂器,全都出現在舞台上,琳琅滿目五花繚亂。
「這是交響樂嗎?為什麼需要如此多的樂器?」
老外們也是有欣賞交響樂的基礎的,他們對這樣的場面感到無比困惑。
曲子越複雜,需要的樂器當然會更多,但是這實在是太多了。
華夏觀眾用看鄉巴佬的眼神瞅他們,「等著瞧吧,諾言從來不搞花里胡哨,他說要用這麼多樂器一定有他的道理。」
老外們半信半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
「我開始期待這首《雲宮迅音》了。」
「到底什麼樣的曲子才配得上這麼大的陣勢?」
老外們正襟危坐,為這樣的大場面送上了掌聲。
音樂還沒開始,但是這樣的陣仗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廣寒宮破陣曲》已經足夠精彩,《雲宮迅音》又會有多麼驚人呢?
許諾深吸口氣,這首《雲宮迅音》他耗費了無數心血,魔都交響樂團排練這支曲子足足用了幾個月。
樂器太多了,樂團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許諾忙著拍戲,沒時間排練,杜濤猶豫再三。表示無法勝任,最後又把曹休老爺子請了出來。
這次維也納演出就是曹休老爺子安排,但他卻把指揮的位置交給了許諾。
許諾當然要拒絕,這不是摘桃子嘛,他不願意幹這種事情。
曹休說:「這不是榮譽,而是壓力,華夏的音樂需要走向世界,你就是最好的人選,贏了你就是開拓者,輸了,你也可能成為罪人。。」
舞台上,許諾想起老爺子的話,他抬起雙手。
交響樂團準備就緒,現場鴉雀無聲。
許諾雙手上揚,音樂響起。
「丟丟丟~」
背後的大屏幕還沒亮,音樂先響起來了。
怎麼形容呢,丟丟丟的音樂,讓人感覺自己好像已經飛起來了,那種翱翔在天際的滋味,是那麼讓人著迷。
大屏幕上浮現出來曲子的名字,《雲宮迅音》。
指揮諾言,首席小提琴杜濤,琵琶趙雪,女聲林晚晴……
屏幕上是許諾精心準備的畫面,沒錯,他要打GG。
給黑神話悟空打的GG,黑神話悟空項目,去年就已經啟動,許諾收購了一家遊戲公司,全力打造黑神話悟空。
丟丟丟之後,屏幕上一隻猴子從雲海中蹦了出來,帥得一批。
觀眾們瞪大了眼睛,就是這個味道。
在空中翱翔的猴子,丟丟丟的音樂,讓人感覺在雲中飛翔。
噔噔噔噔~噔噔噔噔~
孫悟空穿著黑色的鎧甲,他面前是幾個山一樣的身影,壓迫感十足,而大聖還在往前走。
畫面精美,看上去就跟電影畫面一樣。
觀眾們已經快要忙不過來了,他們跟猴子一樣抓耳撓腮,不知道是該看屏幕還是該認真聽音樂。
眼睛想看屏幕,耳朵卻想認真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