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多年前,國人開始陷入強國夢無法自拔,軍事要強,要有火力不許恐懼症,文化也要強,對力量對強大的渴望刻進了每個人骨子裡。
他們迫切想要贏。
但是網友們只知道搖人,卻不知道要害。
馬桶台邀請的三個人是很強,然而他們都屬於年輕一輩,網友們搖的人卻都是五十歲左右的老藝術家了。
人家派小年輕登門挑戰,你們上來就呼叫太上長老,比賽還沒開始就輸了一半。
為啥呢,太丟份了啊!
網上也有人意識到了這點,開始呼喚年輕一代中唱功好的歌手。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諾言和林晚晴。
新生代里,他們兩個就是華語樂壇的門面,要顏值有顏值,要唱功有唱功,要才華有才華。
其他人,不管是沈凱文還是陳珊珊都差了一大截。
於是在馬桶台有意無意推波助瀾下,所有的風都吹向了許諾和林晚晴。
這也是馬桶台的目的。
許諾很清楚這一點,結合之前袁浩軒提醒他注意海外,馬桶台的目的很清晰了。
正兒八經打,他們干不過許諾,那就只能想歪招。
這個思路就類似於——我們打不過你,但我爸爸能打過你。
蘭博、美美、亞歷山大就是他們請的爸爸。
輿論喧囂甚上,許諾圍脖下面有無數人請願讓他出戰。
許諾不想去趟這趟渾水,接招就是給馬桶台送人氣送熱度,魔都衛視跟馬桶台可是死敵,何必去給他們捧場。
但是馬桶台卻並不肯善罷甘休,你不去,他們有的是辦法。
道德綁架,輿論逼宮這一套沒人比他們更熟練。
很快網上就是總結哪些人有實力出戰,列出來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實力型歌手,清一色國家隊或者老牌巨星。
有了名單,就開始有排名。
許諾和林晚晴的名字,在一眾老牌歌手當中衝進了前十。
一群老一輩歌手當中出現兩個年輕人是什麼感覺?
「就是你們了!上吧!」
「沖吧諾言,沖吧林晚晴,靠伱們了!」
「完全有一戰之力嘛!」
網友們的情緒很容易被調動,既然老一輩不能輕易下場,那就選年輕人里最能打的,從榜單上來看,最能打的無疑就是諾言和林晚晴。
許諾還是不想搭理他們。
但網友們不依不饒,開始激將法冷嘲熱諷了。
「不是吧,自己主場都不敢上?」
「就這?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散了吧,華語樂壇沒救了。」
「笑死,天天吹什麼在華語樂壇有多厲害,結果面對老外都不吱聲。」
「不是,這就慫了?」
連續幾天,網絡上全都是《這就是歌手》的新聞。
不少覺得國外的月亮就是圓的人在網絡上挺直了腰杆,見誰噴誰,仿佛他們已經贏了。
「看,我就說國外更牛逼吧?」
極端的民族自尊心會導致很多人崇洋媚外,因為他們從小就被灌輸華夏一定要超過誰誰誰。
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國外就是強者,崇洋媚外就是這樣誕生的。
「華語樂壇完了」的論調喧囂甚上,無數人叫囂著趕緊給三個老外頒獎。
「誰來了都是第四,我說的!」
「諾言?別逗我笑了,一個都不敢吭聲的人,你指望他們能贏?」
「我看你是想笑死我好繼承我的螞蟻。」
節目即將開播,許諾仍然沒有回應他們。
馬桶台也急了,諾言完全不接招啊,那怎麼能行。
他們這本就是陽謀,如果許諾接招,甚至說表現很好,那《這就是歌手》絕對大爆,今年的最強綜藝穩了。
如果許諾接招,然而不敵對手,那麼金身告破,神話一旦被打破,他也就不再無敵。
到時候他就再也壓不住流量明星了。
不行,必須再加一把火。
很快,馬桶台宣布將聯合國內音樂平台和國外著名音樂平台,開啟全球音樂榜,《這就是歌手》就是全球音樂榜的第一步。
許諾不想接招,但上面希望他接招。
「有信心嗎?」
「笑話,我只不過是不想讓他們蹭熱度而已!」
晚上,許諾發了一條動態:「戰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