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條件反射一樣啪啪啪開始鼓掌。
每當許諾說略懂的時候,就代表著他要開始裝比了。
林晚晴輕笑一聲,「接下來這首歌是一首新歌,叫《阿拉善的夜》。」
這首歌其實叫《烏蘭巴托的夜》,這是一首翻唱自蒙古的歌曲。
從蒙古傳到國內以後,2004年賈科長對這首歌進行了改編,於是中文版就此誕生。
為了回饋阿拉善當地的善意,許諾把名字改了一下,反正無論是烏蘭巴托還是錫林格勒亦或者是呼倫貝爾都無所謂。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把這首歌名改成《阿拉善盟的夜》毫無違和感,而且還能幫阿拉善打響知名度。
歌名一出來的時候,阿拉善文旅樂開了花。
一首帶有地名的歌曲影響力有多深遠?
《ss那個石家莊人》,讓這座不毛之地成為無數搖滾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不斷有歌迷前去「朝聖」。
《漠河舞廳》帶火了這座極寒之地的小城市,遊客絡繹不絕。
對於各地文旅局來說,擁有一首帶有自己名字的歌曲,會給旅遊業帶來難以想像的好處。
這個好處不只是現在,如果歌曲質量足夠好,將會源源不斷地吸引遊客們過來旅遊。
許諾選的這首《烏蘭巴托的夜》堪稱翻唱之王,從2004年到現在,二十年過去,每次被翻唱,都能掀起不小的動靜,安來寧、譚維維等人,每次翻唱,都能夠把這首歌送上熱搜。
但是最純淨的那一版,還得是丹正母子,聲音宛如天籟,任何技巧在這種純粹的聲音面前都顯得有些黯然失色。
傍晚時分,許諾盤腿坐在草地上,低頭拉起了馬頭琴。
馬頭琴如泣如訴,肝腸寸斷。
前奏一響,就讓人有種落淚的衝動。
「我的布洛芬放哪去了?」
「痛痛痛。」
「把我埋了給大夥助助興吧。」
「趕緊吃,一會被別的牛馬吃完了。」
這時林晚晴穿著一身蒙古袍開口了。
「穿過曠野的風,
你慢些走,
我用沉默告訴你,
我醉了酒。」
空靈純淨的歌聲,肝腸寸斷的馬頭琴,把大草原的靜謐意境娓娓道來。
圍坐在一起的觀眾們好像真的感受到了一股風吹過一樣。
這陣風有些涼,有些沉默。
大草原上,林晚晴在唱歌,馬頭琴在哭泣,其他人保持著絕對的安靜。
風吹過,帶起一陣沙沙聲。
「阿拉善盟的夜,
那麼靜那麼靜,
連風都聽不到,
聽不到。」
觀眾們好像看見一個流浪的人,用充滿孤獨和悲愴的聲音,唱著哀而不傷的歌。
「飄向天邊的雲,
你慢些走,
我用奔跑告訴你,
我不回頭。」
夜色逐漸降臨,天邊的落日撒下了一層金色的餘暉。
一望無際的草原,鍍上了一層金色。
馬頭琴響起的時候,有人忍不住想要落淚。
不知道為什麼,在這種場景下聽著這樣的歌,就是很想落淚。
林晚晴的聲音空靈縹緲,就像是出現在天空中的星星,寧靜致遠。
「阿拉善盟的夜,
那麼近那麼近,
連雲都不知道,
不知道。」
林晚晴的聲音,本來就已空靈著稱。
她的歌聲里蘊含著不帶任何雜質的純淨感,草原的遼闊和寧靜,讓聽眾們深深陶醉其中。
「阿拉善盟的夜,
那麼靜,
連風都聽不到,
我的聲音。」
歌詞非常簡單,來來回回其實就那麼幾句,然而在這片傍晚的草原上,卻顯得那麼動人心弦。
林晚晴的歌聲,有種洗滌靈魂的感覺,貪嗔痴怨憎恨,仿佛都被歌聲帶走,飛向了遠方。
跟其他歌曲分主歌副歌,主歌鋪墊副歌升華不一樣,這首歌歌從頭到位都是一樣的。
沒有喧鬧的伴奏,整首歌伴奏只有許諾手中的馬頭琴。
沒有觀眾們大呼小叫的噪音,只有風吹過的聲音。
沒有各種花里胡哨的技巧,林晚晴只是站在那裡唱歌。
然而就是這樣一首歌,卻打動了所有人。
馬頭琴越發悠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