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想像過龍門石窟的輝煌,自然很難接受眼前的景象。
鏡頭不斷拉近,直直地進入一個什麼都沒有的佛龕,刀劈斧鑿的痕跡觸目驚心,整個底座都被挖走了,只剩下一個大洞。
一個又一個佛龕被挖空,剩下觸目驚心的洞。
龍門石窟從開建到最後完成,歷時1400餘年,而被破壞殆盡只用了短短几十年。
民族瑰寶的破壞,讓來參觀的遊客們痛心不已。
「雪浸染萬千華光鐘聲塑佛龕,
此去蒙塵飲樂宴,
朱顏改怎不見窟畫昔日璀璨,
卻醒來作壁上觀。」
最後一段歌詞重複了兩遍,情緒不斷遞進,然後音樂戛然而止。
「啊啊~啊~」
歌曲在最後的吟唱聲中結束。
樂隊站了起來,迎接他們的如雷的掌聲。
景區負責人瘋狂鼓掌,久久不肯停息。
直到大家掌聲平息下來,負責人走到樂隊前面鞠了一躬,「感謝各位的精彩演出,聽了這首歌之後,我忽然覺得我們的宣傳曲好像還不夠好,但是我又沒有好的思路,各位有想法嗎?。」
眾人目光都看向他,有些詫異,都拍完了再說這話,多少有點晚了。
沒人吭聲,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許諾。
在座這麼多人,論創意,還得看許諾。
許諾琢磨了一下,「如果按照我來設計的話,我會用AI技術把龍門石窟還原,跟歌曲前半段結合起來,營造出盛唐輝煌燦爛的景象,後半部分呢,就歌曲後半段結合起來,把龍門石窟的實拍景象展現出來,形成對比,各位覺得如何?」
這個負責人正好就是景區搞宣傳的人,他之前的想法是把龍門石窟現在美麗的景色拍下來,儘量避開殘破的佛龕,畢竟什麼都沒有,不好吸引遊客啊。
負責人陷入沉思中,殘破的佛龕也錄下來嗎?
「但是這些佛龕大部分都是空的啊。」負責人有點猶豫。
「空洞的佛龕,同樣也是歷史啊,它們本就是龍門石窟的一部分,現在的它們越是滿目瘡痍,不是越讓人心痛嗎?」
許諾回顧四周,看著被摧殘的龍門石窟,嘆了口氣:「這樣的龍門石窟,恰恰有種be美感。」
眾人紛紛點頭,本來看著這些空洞的佛龕,很多人還沒什麼感覺,但是再配上這首歌,be感直接拉滿。
「我覺得可以!」張自強表示同意。
小撒點頭道:「試一試吧,這麼美好的佛像被破壞成這樣,反而更能激起大家的心痛。」
「大家也想看看AI修復之後龍門石窟十一萬尊佛像同時存在的盛況吧。」
眾人七嘴八舌發表意見,就連遊客們都表示了贊同。
「我覺得不錯!」
「俺也一樣!」
「試試吧!」
負責人原本還有些猶豫,見這麼多人同意這個方案,果斷做出了決定。
「好,感謝諾言老師,我們馬上開啟新的方案,不過歌曲還要麻煩大家錄製一遍。」
「沒問題!」
負責人匆匆離開,準備用AI修復被損壞的十一萬尊佛像。
人工肯定是無法重現當時的盛況了,只能採用技術手段。
節目組沒離開,就地開始直播龍門石窟的各個佛像。
一般來說這就要用到專業的導遊了,就連號稱博學多才的小撒也無法完全了解這麼多佛像。
正當他們聯繫完講解等待他們過來的的時候,許諾接過了話筒,充當了這一角色。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盧舍那大佛,民間傳說,這是按照武則天的儀態進行雕刻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真正的武則天到底長什麼樣,我們已經無法得知。」
「不,我們都知道,就長林晚晴那樣。」有人嚷嚷了一句。
「沒錯,我也覺得是!」
許諾噎了一下:「……你們喜歡就好。」
「盧舍那得名於梵文,意思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又稱報身佛,右側是大弟子迦葉尊者,左側是小弟子阿難尊者,這是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
眾人來到另一個著名的佛像,剪刀手佛像前。
「這是剪刀手佛像,阿彌陀佛,北魏宣武帝為其父孝文帝所建,有人調侃他是會比「耶」的千年大叔,但實際上這是一個佛教手印,由於大拇指殘缺,所以變成了「耶」的手勢,他的手印原樣其實是這樣的。」
許諾說著比了個手印,無名指小拇指彎曲,食指中指併攏,大拇指豎起來。
遊客們有樣學樣,試著比劃一下,果然跟剪刀手佛像一樣。
幾乎每一個佛像,許諾都能如數家珍,故事典故脫口而出,連趕過來講解員都詫異不已。
知道盧舍那不足為奇,這是整個龍門石窟中最著名的佛像,但是一路上這麼多佛像,他幾乎都能說上一兩句,這就很了不起了。
比如剪刀手佛像的手印,一般人只覺得好玩,壓根就不知道原來的手印是什麼樣子。
兩個講解員對視一眼,選擇充當遊客,靜靜地聽著許諾講解這些佛像。
從典故,到建造時期,從佛像特點到雕刻手法,比他們講得還要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