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譚談交通》發展的土壤
江城經濟不聲不響,也就能衝進前十,但在其他各項數據上,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抑鬱排行榜名列前茅,自殺率全國第一,交通事故發生率全國第一。
一生要強,永不服輸。
尤其是交通事故,如果不是給公交車司機加上了封印,他們比「黃色法拉利」還猛。
計程車趕不上的時間,公交能,地鐵都達不到的速度,公交能。
但這並不是好事。
「行人禮讓車輛」聽起來很搞笑,卻是市民的無奈之舉。
司機瘋狂踩油門,行人哪有對抗的實力,只能退讓。
對於有些司機來說,搶道搶行也是無奈之舉。
在這裡,只要你敢讓一輛車加塞,就等著所有車都來加塞吧。
只要讓了一輛車,其他車就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排著隊加塞搶行。
行人也是一樣,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想等司機禮讓?下輩子吧,不搶行,那就別想過去。
相比於和諧穩定的治安,交通狀況是臭名遠揚。
天下苦交通久矣。
許諾提出了《談談交通》的節目構思,市局舉一反三,決心以此為契機,對交通狀況進行大力整治。
市局開始了動員,並聯合了省廳交警總隊。
總而言之,這事鬧大了。
《談談交通》已經不只是一檔警示類節目,而是交通整治的信號燈。
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以前不整治,相關部門都是吃乾飯的嗎?
其實不然,很早以前,江城就已經開始整治了,但是收效甚微。
一是因為整治力度不夠,懲罰警示力度太小,罰就罰了,不痛不癢。
另一方面,則是習慣問題,不管是司機還是行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貿然整治,抗議聲音很大。
政策其實不是關鍵,關鍵是能不能落實,怎麼落實,怎麼讓市民配合落實。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粗暴解決問題的方式並不可取,粗暴帶來的後果是民眾反感情緒加劇,導致更難落實。
現在市局發現了新的方式。
那就是通過節目,悄無聲息地灌輸概念,讓大家慢慢接受這種改變。
《守護江漢路》開了一個很好的頭,現在江漢路醉酒鬧事的警情大幅度降低,比之前減少了50%,打架鬥毆盜竊案件也急劇下降。
究其原因,是很多人之前對於犯的事沒什麼概念,覺得打人而已,打了就打了。
通過節目他們發現,打人是要賠錢的,搞不好還要拘留。
這可比「打贏坐牢打輸住院」的標語更真實。
普法教育,就這樣在娛樂中實現了。
《談談交通》將會是交通領域的《守護江漢路》,或許還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這一次,市局十分重視,在全市範圍內開始了主持人的選拔。
是的,《談談交通》將會有多個主持人出現。
江城實在太大了,城區面積全國前幾,如果靠一個主持人,根本就搞不定這麼大城區。
多方發展才是硬道理。
許諾也加入了主持人的選拔,他對主持人提出了幾個要求。
長相不重要,性格一定要風趣幽默,更關鍵的一點是情緒要穩定。
對於交通違法者來說,被抓住往往意味著扣分罰款,心情本來就很難受了,如果出現一名交警對他們態度生硬地執法,只會激發逆反心理。
教育意義大打折扣,同時節目也沒什麼人愛看。
大部分觀眾,把自己代入的是弱者角色,看到一個粗暴的交警,下意識會產生排斥心理。
另一方面,主持人要心理素質強大,要能夠在見識過人間疾苦之後,依然能夠保持冷靜。
兩個條件,已經足夠淘汰掉絕大部分交警了,最後站在許諾面前的,只有五個人。
四男一女,五個有著主持人天賦的交警。
看著面前五個一臉興奮的交警,他們年紀都在三十歲左右,許諾恍惚間好像看到了譚sir,那個神一般的男人。
那個見識過無數的人間疾苦,卻依然能夠保持本心的男人。
這五個人,能夠復刻譚sir的奇蹟嗎?
許諾不知道,這種沒有劇本的節目,變數實在太大,他也不能保證節目能不能火,交通整治行動能不能有效。
他正發著呆,老丈人拍拍他的肩膀。
「小許,想什麼呢?」
許諾回過神來,看著面前的五張充滿喜悅的臉。
許諾知道他們為什麼喜悅,《守護江漢路》的大獲成功,讓很多基層民警走進了大眾視野,也走進了領導們的視野。
等待他們的是評優評先,升職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