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評委提出,提名規則是不是應該修改一下。
如果提名是:諾言《夜曲》,諾言《青花瓷》,諾言《七里香》,諾言《東風破》,諾言《海闊天空》。
那麼整個提名名單一下子就變得合理起來,可惜只能選一個。
這個規則的制定最初是為了避免名單被同一個人占據,金曲獎,也是一個分蛋糕的典禮,提名都給一個人,多少有些不合適。
這一次,提名給了《夜曲》。
李正義笑得嘴都合不攏:「諾言,《夜曲》!」
《夜曲》連續響了兩次,終於獲得了提名。
作為周杰倫可能是最知名的一首歌,《夜曲》即使去掉歌聲,也是一首可以封神的歌,這就是編曲的魅力。
台下掌聲不斷,李正義也不賣關子了,迫不及待公布了獲獎者。
「獲得最佳編曲的是,諾言!《夜曲》!」
《夜曲》再響。
這已經是第四次響起了這首歌。
三次提名三次獲獎,加上這次《夜曲》本身獲得了提名,一共響了四次。
之前忿忿不平最佳新人提名都沒有的粉絲,一下子就不生氣了。
拿到作詞作曲編曲三項大獎,就是華語樂壇的作曲人所能夠獲得的榮譽巔峰。
也就是作曲人的大滿貫,拿到這三個獎項的人,無一不是各大娛樂公司頂樑柱一般的存在。
再往上,就只剩下幾次拿幾次大滿貫的區別了。
外座的彭飛文李正義等人,都是拿過大滿貫的人。
拿大滿貫的人都是天才,但是跟許諾一比,好像也沒有多厲害。
李正義拿到大滿貫的時候,是32歲,彭飛文拿到大滿貫35歲,廣興賢拿到大滿貫是34歲。
三十多歲的大滿貫,已經是超乎尋常的天才了。
地球上,作詞強如方文山,第一次拿到最佳作詞獎是在2002年,那一年他33歲。
音樂教父李宗盛,2011年獲得最佳作曲、最佳作詞獎,那一年,他53歲。
寫歌,需要靈感,什麼人最有靈感?
年輕人,年輕人的腦子裡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
寫歌還需要什麼?人生閱歷,社會經驗,這是年輕人最缺乏的東西。
想要拿下作曲人大滿貫,意味著他既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又要有非同一般的人生閱歷。
很矛盾。
跟那個笑話一樣。
面試官:「我們需要有經驗的人。」
牛馬:「我工作了就有經驗了啊!」
面試官:「但我們只招有工作經驗的人。」
牛馬:「@%@*」
想要拿到大滿貫,就會面臨這樣的情況。
那麼就沒有人能夠既年輕,又有豐富的閱歷嗎?
也有,這需要神功加持,這個神功叫做——共情能力。
類似於九陽神功一樣,你沒有經驗沒有閱歷,但是沒關係,別人有啊。
把別人的經驗閱歷,用強大到可怕的共情能力吸取過來,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
許諾以23歲的年紀,寫出如此多的經典作品,甚至有些歌曲早就超出了他的生活閱歷,卻沒有人有任何疑問,根源就在於此。
他是一個共情能力超強的創作的。
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他不驕傲不自卑,始終以平常人的心態對待所有人,所以很能理解每個人的想法,聽懂他們的故事。
無論是從《海底》事件,還是從其他方面,大家都能看出來這一點。
如果以《起風了》來算他的出道時間,那這個時間是一年半。
如果以今年七月來算,那他的出到時間是五個月。
無論怎麼算,他在華語樂壇都是徹徹底底的新人,但就是這樣一個出道時間還不抵其他人零頭的新人,去年一鳴驚人拿下最佳作詞,今天直接就要要拿下大滿貫。
這意味著封神,意味著無敵。
「有請諾言!」
許諾第三次站起身來。
林晚晴瞟了一眼他的衣服,站起來擁抱了一下,顯得有些敷衍。
許諾走上台,從李正義手中接過獎盃。然後又開始了那套說辭。
把最佳作曲改成了最佳編曲,其他的一字不改。
而且說話語速更快,更加敷衍。
必須得敷衍了,車軲轆話大家也不愛聽啊。
彈幕里都在吐槽。
「咋就這幾句話呢?」
「我說不行你就唱首歌吧!」
「說得沒唱得好聽。」
許諾抱著第三個獎盃下台,還是第一時間遞給了林晚晴。
林晚晴也有點苦惱,太多了好吧,三個怎麼拿?
「林姐,我幫你拿!」沈凱文自告奮勇接走了獎盃,轉頭就跟余洲嘚瑟起來。
余洲哪能受這氣,「那個,林姐,也給我一個唄?」
於是變成了三個人一人一個獎盃。
觀眾們都給整笑了。
「沈凱文這傢伙,搞得好像是他得獎了一樣,還跟余洲炫耀上了。」
「批發獎盃了解一下。」
「三個獎盃,我看繁星今天到場的人能夠一人一個。」
網友們一開始打賭許諾到底能不能拿獎,這會已經變成了到底能拿幾個。
接下來的獎項還是幕後獎,最佳製作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