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用一首《十五的月亮》點燃了網絡,質疑,爭議,反轉,連續的話題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魔都衛視的中秋晚會。
魔都衛視收視率越來越高,下一個上台的人,是老爺子陳見深。
一位可以稱得上上老藝術家的歌手。
至於歌曲,那就更牛逼了,這首歌叫《鄉愁》。
余光中的《鄉愁》,余光中先生德才兼備,情系兩岸,學融中西,他被稱為「以鄉愁之詩撼動億萬華裔」的詩人,也是堅定的統一派。
這首歌就是以現代詩《鄉愁》的為詞,由趙照作曲編曲,於2019年發布。
而藍星,祖國統一,同樣是十四億中華兒女的期盼。
呼喚祖國統一,是兩岸愛國人士共同的願望。
中秋佳節,是團圓的日子,不僅是家人團圓,祖國也在期盼著團圓。
這首《鄉愁》將會是又一張王牌。
巧合的是,陳見深老爺子,恰好就是寶島人。
要素齊全,這首歌絕對大火,並且很有可能得到上層的關注。
舞台上,女主持人帶著笑容道:「下面這個節目,相信會讓兩岸觀眾都期待不已。」
男主持人道:「沒錯,因為接下來的節目,可能會成為最經典的一幕。」
女主持人笑道:「中秋佳節之際,很多觀眾都有著淡淡的鄉愁,也在期盼著團聚,那麼讓我們聽一聽,陳見深的《鄉愁》。」
「接下來,有請寶島著名歌手,陳見深,為我們帶來一首《鄉愁》!」
有一小部分觀眾們頓時感到無趣,今天一晚上,盡聽鄉愁了,多少有點乏味。
「聽膩了,這都幾首鄉愁了。」
「非要把我眼淚騙光是吧?」
「等等看,直覺告訴我,這首歌也是諾言寫的。」
「諾言寫的也不行啊,唱太多了。」
極少有人注意到主持人口中的「兩岸觀眾」是什麼意思,或者說,大部分人壓根就沒留意這個詞。
也沒有人對寶島歌手有什麼特殊感覺。
鏡頭切換,陳見深穿著一身白色襯衣,花白的頭髮,花白的鬍子,讓人忍不住心生傷感。
英雄遲暮,本身就是一件傷感的事情。
舞台上的陳見深,坐在一個高腳凳上,抱著一把吉他。
在音樂聲里,他沒有開口唱歌,而是拿起話筒開始朗誦。
屏幕上顯示了信息。
【鄉愁】
【諾言】
陳見深開口道: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觀眾們都愣了一下,這不是歌,而是一首詩。
諾言居然還會寫詩?
寫歌跟寫詩,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賽道,誰也沒想到,中秋晚會上居然出現了一首詩。
現場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電視機前的觀眾也都靜靜地聽著。
七十歲高齡的陳見深在舞台上繼續念著。
這不僅是詩,也是他的人生。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陳見深像是在講故事一樣,從郵票,到船票,從年少思念母親,到長大想念妻子。
短短几筆,把抽象難以描繪的鄉愁,勾勒出一副大家都熟悉的畫面,在朗誦聲里,觀眾們好像見證了陳見深長大的過程。
這時候陳見深的聲音有些哽咽起來,花白的鬍子都有些顫抖。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後來啊,陳見深母親去世。
從此以後生死別離,陰陽兩隔。
淚光在陳見深眼眶裡打轉,終究是沒能抵擋地了永失母愛的悲傷。
觀眾們都被觸動了。
從「幼子戀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後的「生死之隔」,這首小小的詩,好像道盡了人生里「鄉愁」的每個階段。
觀眾們都以為這首詩已經結束了。
然而下一句,卻讓所有人頭皮發麻,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