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風吹來,舞台上霧氣飄動,林晚晴像是真的變成了仙人一樣,憑空而起。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林晚晴衣裙飛舞,像是踩著雲朵一一樣,優雅地飄向上方的月亮。
華麗的衣裙,空靈的歌聲,林晚晴雲端漫步,引發了觀眾們一陣尖叫。
即使是已經見過彩排現場的人也也忍不住喝彩。
太美了,人美,聲音更是如同仙音。
吊威亞並不是什麼稀罕東西,但是用在中秋這樣的舞台上,用在這首歌,用在「我欲乘風歸去」,居然真的給人一種乘風歸去的感覺。
「我就說是嫦娥吧!」
「直接開始奔月!」
「在下不才,姓吳名剛,家住嫦娥隔壁。」
「什麼隔壁老吳。」
觀眾們都被這首歌征服了。
最明顯的特徵是熱搜榜上,半首《但願人長久》登頂第一。
後面還有幾條諸如「林晚晴天外飛仙」「魔都衛視嫦娥奔月」「蘇軾《水調歌頭》」的熱搜。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今有半首《但願人長久》占熱搜。
月圓之夜,聽著電視機里林晚晴唱《但願人長久》,看著大屏幕背後的水墨詩詞《水調歌頭》。
離別和思念的情緒,一下子填滿了觀眾的內心。
太應景了,蘇軾《水調歌頭》,本就是蘇軾在中秋所做,用來抒發對「三蘇」之一,也是他弟弟蘇轍的懷念。
這一年,蘇軾外放密州(今諸城)任太守,此時的蘇轍任齊州(今濟南)掌書記。
二人未能得見,蘇軾有感而發,把對蘇轍的無限思念,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同時這首詞也表達了人生長久樂觀和美好的願望。
蘇軾之名流傳千古,但同為「三蘇」之一蘇轍名氣卻遠遠低於蘇軾。
不是蘇轍不強,實在是蘇軾過於強大。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蘇轍,歷史上第一個「扶哥魔」,有人戲稱兩人的關係是「蘇軾跟他的大冤種弟弟。」
蘇轍這輩子,不是在撈哥哥,就是在撈哥哥的路上。
隨著蘇軾犯的錯越來越大,得罪的人地位越來越高,蘇轍的官也越來越大,最後甚至做到了守尚書右丞(副宰相)正二品。
哥哥蘇軾不斷被貶,弟弟蘇轍一邊升官一邊撈哥哥然後被貶。
只能說不愧是千古第一大冤種弟弟。
聽著這首歌,好像一下子讓人體會到了蘇軾當年的心情。
舞台上,林晚晴歌聲還在繼續。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弦樂安靜典雅,月亮在靜謐的空中散發著皎潔的銀光,林晚晴飄然落地。
歌聲里百轉千折,迴響在現場,空靈,縹緲,好似千年前的歌聲穿越時空,來到了現代。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不疾不徐,不驕不躁的音樂,卻把直遺憾體現地淋漓盡致。
中秋團圓之夜,親人無法相聚,是每個漂泊者的遺憾。
今天的中秋晚會,《在他鄉》《天之大》,不斷地鋪墊這種思念,《但願人長久》讓這種思念達到頂峰。
舞台上林晚晴聲音不高,像是發出了一聲長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千古名句,是無數文人騷客在表達思念之情和美好祝願必定會用到的句子。
這句話意思其實很簡單,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可以用於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也可以用在朋友,戀人身上。
《但願人長久》歌曲結束,很多人都還沒回過神來。
這樣的歌詞,這樣的演唱,又是一個封神現場。
《水調歌頭》被譽為中秋詞第一,加上林晚晴的演唱,這首歌也被粉絲稱為「中秋第一曲」。
很誇張的評價,但是卻又不少人認可。
要知道如今的網友要求極高,不管多牛逼,到了網上,網友都是一句:「還得多練」就打發了。
這時候居然有為數不少的網友表示支持,足見這首歌的魅力。
短短几分鐘,熱搜榜上風雲變幻,但是《但願人長久》熱搜第一的地位始終無人可以動搖。
央視請的流量明星,新歌開場,也只能屈居次席。
芒果台更是只拿到了第六,其他衛視請的天王天后,也甚至都沒能擠進前十。
關注度差距顯而易見,這首歌結束後的收視率,給了魔都衛視一個大大的驚喜。
魔都衛視收視率第一,跟芒果台收視率中間還差了個第四名。
好評如潮,收視率爆炸。
直播間彈幕一邊倒地點讚,網友紛紛點讚。
不僅是網友,還有不少專業人士表示肯定。
魔都衛視中秋晚會,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