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用《成都》宣傳成都
成都文旅局,一群人齊聚會議室。
楊浩南西裝革履坐在會議桌旁,整個人從頭到腳都透露著一股子成功人士的味道。
一把手沉聲道:「楊總已經把宣傳曲帶過來了,還有宣傳方案,大家一塊討論下。」
說著有人給每個人發了一份一資料,並且播放了音樂,在大屏幕上顯示歌詞。
「《成都》」
以城市之名給歌曲命名,這是一種捆綁營銷。
「名字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聽聽歌合不合適吧。」
捆綁營銷有好處有壞處,如果音樂足夠經典,就將成為城市的文化符號,這種符號的宣傳作用是及其巨大的。
舒緩的音樂聲響起,清新簡單,流暢婉轉的旋律,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耳朵。
一曲結束,一名男子猶豫了一下開口道:「這首歌好聽是好聽,但是好像跟成都沒太大關係。」
「對,我也有這個感覺,好像換個名字,換個地名,也毫無違和感。」
「沒錯,咱們這的特色一點都沒體現出來啊。」
「有種萬金油式歌曲的感覺。」
眾人議論紛紛,能夠被邀請進來坐在會議室里的人,多少都有一些音樂素養,一眼就發現了問題。
「楊總,你覺得呢?」
楊浩南早有準備,來之前他就問過許諾同樣的問題。
他輕笑一聲,「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早就考慮過了,用音樂IP打造城市名片,並不一定非要宣傳當地特色,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讓更多人知道成都,吸引他們來到成都。」
楊浩南拿出來許諾舉的例子,「比如江城的黃鶴樓,數次易址,多次重建,早就不是當年的黃鶴樓,然而它已經成為城市的符號,凡是去江城的人,就一定會去看黃鶴樓。」
「嗯,你繼續。」眾人交頭接耳,接受了這個說法。
「說回《成都》,這首歌最大的特點在於能夠給人帶來共鳴,為所有聽到這首歌的人提供一個載體,就像黃鶴樓一樣。」楊浩南微微一笑。
「至於是不是描寫的真正的成都,其實已經不重要了,每個聽到這首歌的人,心裡都會回想起自己的故事,至於成都到底怎麼樣,他們會自己腦補。」
「更重要的是,這首歌一定會火!想必作者是誰大家也都知道,當然了這點需要保密。」
楊浩南意氣風發,當著一群四五十歲領導的面侃侃而談,這還是頭一回。
「這個我們倒是相信。」
楊浩南點點頭,「這首歌火了以後,必定會有更多人因為喜歡這首歌,從而對成都產生特殊的感情,在考慮旅遊的時候會在潛意識把這裡當做目標。」
楊浩南攤了攤手,反問道:「各位的目標不就在於此嗎?」
會議室里安靜下來,等著一把手發話。
一把手捧著保溫杯,似乎在權衡利弊,足足一分鐘後,他才點了點頭,「就按這首歌來!」
楊浩南坐的筆直的身子悄悄放鬆下來,心裡一顆大石頭落地。
正事聊完,楊浩南順便刷了下存在感,看似不經意間地感嘆道:「其實這段時間,有不少城市也想到了用音樂打造城市名片,畢竟相比於用地標建築,方針政策等方式來打響名氣,還是音樂流傳度更廣,效率最高,成本也低,不過我還是第一時間選擇了成都。」
「哈哈哈,還得感謝楊總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啊。」
楊浩南擺擺手,臉上充滿故事,「畢竟我也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嘛,這也是我應該做的。」
「哦,楊總也是成都人?」大家都來了興趣。
「是啊,我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家裡老頭子經常教育我,要多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聽得我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哦,令尊是?」
楊浩南點點頭矜持道:「家父楊經武。」
「哦?難道是陽光科技的楊經武楊董?」有人略一思索,眼睛一亮,開口問道。
「正是家父。」
眾人的態度頓時更加熱情了,楊浩南在搞策劃方案上已經小有名氣,不過大家的態度也就正常,萬萬沒想到人家還有個資本大鱷的老子。
於是又是一番攀談,晚上還熱情邀請楊浩南一起去吃飯,賓主盡歡。
第二天,文旅局開始發動所有諮詢進行宣傳。
官方帳號在各大平台同時更新:「為成都這座城市打造的宣傳曲《成都》正式上線,歡迎各位遊子回家,也歡迎各位朋友前來旅遊。」
同時關於成都的新聞開始鋪天蓋地宣傳,風土人情、名勝古蹟、人文關懷……。
官方新聞發出的同時,《成都》這首歌出現在各個商業街街頭巷尾的大屏上,官方早就準備好的視頻宣傳素材,配上這首歌毫無違和感。
春熙路、太古里、寬窄巷子、錦里……凡是人流量大的地方,同時播放了視頻,響起了這首歌。
太古里,本來播放各種GG的裸眼3D大屏忽然暗下來,再次亮起來的時候顯示倒計時3分鐘。
屏幕上倒計時頓時勾起了來來往往的路人的好奇心,大家紛紛停下等著倒計時結束,廣場上人越來越多。
來逛街的人都愛看熱鬧,沒一會廣場上就擠滿了人。
「10!」
「9!」
不知道誰帶頭的,有人開始高聲跟著大屏幕倒數,整個廣場都開始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