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過分的條件,雖說是唬人的,可虛虛實實,這其中也是透露了一點遼國那邊的態度的,但不知是哪一方提出來的。自遼國使臣入京之後,四處遊玩耍鬧,不僅不務正業,就連暗中派人到陳家來也是沒有。
陳初六一時想不明白,回到禮部,也聽到底下的大小官員,都在議論此事。而且在這道聽途說的時候,還有人添油加醋。陳初六便聽到有人說,要是大宋不答應這些條件,遼國就要舉兵南侵。
於是朝中沉寂已久,主和主戰的兩派,就又鬧了起來。陳初六冷眼旁觀也是無可奈何,別人隨便幾句話,便攪得大宋朝廷文武不和,這又能如何呢?可陳初六現在閒得慌,坐在房中一想,計上心來。
便在別人剛好在議論此事的時候,陳初六又走了過去。眾人發覺之後,皆是閉嘴不談,陳初六這時道:「怎麼?有新鮮事,不讓本官知道?」
幾位禮部郎中,皆稱不敢,到:「少宗伯,下官等所議之事,就是遼國使臣。大內之中有傳言,又要打仗。陳學士,下官還聽說,接下來陛下要派您前去談判 。」
陳初六既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回道:「遼國提出這些過分的要求,也只是虛張聲勢,掩蓋其心虛罷了。你們難道不知,遼國即將要生內亂麼?當今遼國天子,已然成人,法天太后,卻要垂簾聽政,把持朝政。」
「別看他們現在叫得挺歡,可不過是面子而已,朝廷一點都不慌亂,現在只要大宋發難,遼國立馬就要分為兩派,內亂自生。不僅不打算答應他們這些要求,還打算將這歲幣減半,關稅加三成,讓遼國遣子入大宋為人質,歸還燕雲十六州!」
「哦?這是真的嗎?」
「本官還會說假話嗎?」陳初六看向面前這些人,那些人的眼神絲毫不懷疑陳初六說的是假話,這時陳初六又囑咐道:「這件事情,也就是咱們禮部之內說一說,你們切不可傳到外面。傷了兩國的面子,也是不好的嘛。」
「是,下官知道。」底下人點點頭,但等陳初六離開,這消息也就不知從誰的嘴裡說出去了。風向一變,主張委曲求全的一派,聲音頓時消減,主張打一仗教訓教訓遼國的聲音,頗有壓倒之勢。不過半日,滿朝文武皆是喊打。
由內而外,這汴京的百姓,亦是沸騰了。一時間,遼國使臣都不敢上街,一旦上街,就會被小偷光顧,時不時丟個什麼。盜亦有道,在這裡體現出來了。就算是上街,也要穿上漢人的服飾,而且不能說話。
有了這個成功的經驗,陳初六在宮裡兼見了別人,都說幾句半真半假的話,就算居家而坐,也隔兩個時辰就派人出去散布謠言,戰忽局、戰恐局悄然上線。
沒過幾天,門外落下一轎,門子來報,遼國使臣,翰林學士、給事中鄭弘節前來私謁,說是要請教聖賢先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