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初六遞了上去,趙禎接過細細看了起來。在集賢殿群策群力,吸取了不少建議,回到翰林院與諸位翰林商量過後,確定下來了這新報的版面。
眾人商議這份新報總體上,應當以「博廣」為主,只在秋試春闈前一季或者半年,才專用作科舉。平日裡,共分六個板塊。
一天文、二地理、三經史、四親民、五農桑、六工商,天文之中涵蓋曆法、星辰,還包括與「君權天授」相關的一系列儒家經典。地理則涵蓋水文、地形、軍事、各地習俗、漕運。經史則是經史子集,薦書與讀者。
親民便是為親民官應當注意到,刑名、錢糧、豪紳、胥吏、賦稅、丁役,所謂為生民立命之策也。農桑主要是農業相關,這說起來乃是國本。為官者,必須在宏觀之上懂得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農業規律,方能不誤農時。
其中爭議最大的,乃是工商一版。工者求巧,商者求利,求巧求利這些都不是儒家所倡導的。故而陳初六提出的角度,則是批判性的刊載。譬如這次淮南鹽積傷民,這就是工商界的弊端。而淮南官場上,又有誰看到了這個弊端?誰有辦法解決?
沒有,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工商。對那些異議者,陳初六講了,咱們可以不用巧,不求利,但必須要懂,要知彼知己。
一番爭辯之後,眾人還是接受了陳初六的建議。只不過,他們恐怕不知道,這個工商一版陳初六還有大用處。
去集賢殿走一趟,陳初六群策群力,得到了人力。可翰林學士院卻撥不下錢來,這該如何是好?報紙嘛,要恰飯的啦……工商一版,陳初六的目的,便是用來拉GG,不拿朝廷一文錢,辦出一份好報紙。當然那GG也不能太過明顯,還得寫一篇軟文,將GG藏起來。
趙禎從上看到下,連眼睛都不離開一下,中途只是讓太監給陳初六將椅子拿來了,又賜茶水。小半個時辰過去,趙禎將報紙收了起來,道:「知應,你這一份報,乃是三份報中朕最喜歡的。讀起來趣意盎然,又有東西可學,真是不錯。可為何這份報還空了這一大片白的地方,這份報的名字是什麼?」
陳初六拱手回到:「臣想了許久,一時尚未想到妥切的名字。陛下聖明,臣以為這份報紙的命名之人,應當是陛下才是。」
趙禎擺了擺手,頗有些不好意思,但陳初六的奉承,他一向十分受用,當下也不拒絕,念叨起來:「天下第一知府辦的報,難道用天下第一作名?」
「不可不可,這堵住了後人上進之路,後人不會答應的。文以載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難道叫天下為公報?這也不可,御史台已經有了一份至公報。」
「濟世安民,濟世安邦,這個濟字多好?難道就叫濟世報?嘶……不太好,只有亂世才要濟世,現在乃是太平盛世,取濟世二字,有不祥之兆。」
只見趙禎低著頭思索良久,忽然回過頭道:「知應,翰林學士院乃天下文人之望,天下文人又爭做天子門生,這學士院的報,算得上國報。大宋以火德王,古稱炎宋,故取名炎宋日報如何?」
炎宋日報?
陳初六心底笑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