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本是文臣,去中書剛好合適。曹利用赤膽忠心,於朝廷有功,也應該加官。」
參知政事是管政事的,樞密院是管軍事的,宋朝時,政比軍高一頭。丁謂升官了,曹利用也不能冷落。
宋真宗煩了,便道:「那就都加一個平章事吧。」
丁謂以吏部尚書,樞密使平章事,曹利用以參知政事、討檢太尉同平章事。
於是乎,平章事的人有了四個。丁謂的吏部尚書,印把子最大,宰相之首。馮拯兵部尚書,印把子第二,排名第二。李迪,吏部侍郎,印把子委屈了一點,排名第三,曹利用是末位。
後來,又添加了王曾為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任中正為禮部侍郎,樞密副使,這倆人也能排到宰相一起。另外,晏殊是翰林學士,深得真宗信任,不然也不會一次次誤傳他來了。錢惟演是中書舍人,起草詔書他是第一個。可以說這倆人,算得上是深得皇帝信任的「內相」了。
還有一個呂夷簡,開封府尹,龍圖閣大學士,也就是包拯那個官。皇帝把他的名字寫在屏風上,朝野盛傳,他要大拜為相了。
朝廷上的勢力,基本穩定了,但還有一個「意外」的存在,那就是朝野之中名望極高,從天子到庶民都十分敬仰信任的人——寇準。
寇準的嘴巴實在是太壞了。
議事稍有不合,就指著別人鼻子罵:「你這個粗鄙武夫,不配跟我談論國家大事!」
於是,平章事這些宰相裡面,只馮拯還不恨他,其餘三人,恨得牙痒痒呢。只不過,皇帝待他如平常,雖然沒了實權,還是十分信任。
寇準不是那種老實得住的人啊,仗著自己的名望和皇帝的信任,東看看,西走走,指點指點這個,又給那個來一嘴巴子。李迪還好,曹利用和丁謂可恨死他了,暗中謀劃了起來。
寇準看不慣丁謂,跑到皇帝面前,三天一個報告,五天一個彈劾。宋真宗無奈,把李迪叫來:「寇準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嗎?」
李迪苦著臉,回到:「不是真的,很多是捕風捉影,很多是胡編亂造。」
「臥槽你奶奶個腿,李迪,你這個武夫,你不配做宰相!」
「寇老啊,你才是有辱斯文啊!」
「哼,我不管,這個奸臣,我一定要將他扳倒!」
宋真宗在一邊聽了,面露不善,李迪使了使眼色,意思是,寇老,咱們出去再對罵。
寇準卻道:「咦,李迪你的眼睛怎麼了,哈哈哈,讓你不同意我的,遭報應了吧?」
李迪再三示意寇準要出去了,寇準才明白,一起出去了,宋真宗把李迪單獨叫到了面前:「寇準要是貶黜了,你和丁謂、曹利用一起貶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