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木中的老太爺屍身半腐,怒目圓睜,與夢中罵人的老太爺一模一樣。
周老爺癱軟在地,這下徹底心服口服,親自去明月寺,請了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大操大辦念了幾十天的經文,終於讓老太爺合上眼睛。
此事後,他也成為虔誠的信徒,每年自願送上大量香火錢。連城隍原來那座廟宇,也是周老爺買下,想將其改成一座寺廟,方便高僧說法傳經。
這是一樁有錢人家被感化後成為善信的美談。
自然也有普通人家,吝嗇家中幾兩銀錢,招來大禍的慘事。
城外楊柳村,有一戶人家,家中五個孩子,每張嘴都嗷嗷待哺,餓得個個面黃肌瘦。有個孩子意外溺水暴斃而亡後,他家實在捨不得錢辦法事,把人把草蓆一卷,埋進坑裡,草草了事。
不曾想翌日,全家都被吊死在了房樑上。
人都說是孩子死後不得安息,回來索命,害了全家人的性命。
有這兩樁事,膽子再大的人家,也不敢在喪事上輕慢。由是逐漸形成重死不重生的習俗。
葉蓬舟嗤笑:「倒是有趣。那若是街頭乞兒、無親無故的人呢?他們總沒辦法為自己請個禿瓢來超度吧?」
土地婆婆道:「那自然是鄉鄰一齊籌錢。」
逢雪面無表情,慢慢翻看香火冊,邊問:「我們的無常呢?陰司不能再派幾個鬼差上來,負責勾魂嗎?」
無常勾魂不用凡間錢財,至多燒點紙錢,人也樂得輕鬆,鬼也樂得輕鬆。
土地婆婆嘆息,「城隍大人,無常塑像已經從廟裡抬出去,變成一抔黃土,如今沒人來拜城隍,廟裡也沒無常,人心既不信,哪兒能勾得動他們的魂魄呢?」
第184章
不知何時起, 再來廟裡時,破瓦之下,腐朽神像旁, 多了個小小的泥像。
泥像小巧,頭上捏了兩個耳朵, 勉強能看出是貓兒的形狀。
貓兒趴在城隍的腳邊, 前面還多了個小小的泥碑, 上面刻著「狸兒神」三字。
葉蓬舟大笑,坐在案上, 「小貓,如今你真成狸兒神啦。」
小貓認真轉了圈, 打量著泥像, 「小貓比它好看。」
「那當然!要不然, 我給你雕個更像你的狸兒神像?」
小貓想了想,「不要!這是小貓抓耗子換來的。」它跳上神台,用腦袋蹭蹭泥像,留下自己的氣味。
「還有一條小魚!」它高興道。
平陽的人純善, 只給他們抓了些耗子, 就把城隍廟上的破瓦補好,給小貓立了塑像, 還送上小魚做供品。
但也因深沐佛法, 純善至極, 沒有出過一樁妖鬼鬧事的怪談。
除了香火少,此地無妖無鬼,風平浪靜, 仿佛是片世外樂土。
白日裡,逢雪與葉蓬舟留在古碑村附近, 追殺從雲螭逃竄而出的妖魔,時不時在路上遇見餓殍,水邊望見浮屍。
入夜到這邊當值,好似轉眼從地府到了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