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別人踩下去了,自己就有機會上,自然要不遺餘力詆毀別人了。鬥文會斗得不僅僅是文章,更是人心。
荀子微告訴趙錦繁:「一場鬥文會下來,受邀前來的高官可獲近千兩,又能博得惜才的美名。因此朝中高官們對來做鬥文會評審之事樂此不疲。」
「其實沈諫不樂意來鬥文會當評審的原因,並非是因為他們給的不夠多。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多的是人願意出重金禮聘他,更何況千帆樓的鬥文會是京城最出名的,給出的價是普通鬥文會的幾倍之多。」
趙錦繁問:「那是為什麼?」
第034章 第 34 章
荀子微道:「這要從他當年拿下千帆樓鬥文會魁首說起……」
歷來千帆樓鬥文會的魁首, 不是才名遠播的文壇大能,就是高官顯貴之後。沈諫是自鬥文會開辦以來,第一位奪得魁首的平民士子。
可見其落筆不凡,才華橫溢。一夜之間, 聲名鵲起。世人嘆其才情卓絕, 直言其雖生於泥淖, 但明珠難蒙塵。當時只要在讀書人中間提起沈郎, 誰都會想起——
哦,是那位沈郎啊。
縱使家世不顯,但有此才名, 日後必定大有可為。那段時日幾乎沒有人不看好這位驚才絕艷的沈郎。教導他多年的先生以自己不棄貧寒學子終是慧眼識珠為榮, 同科寒士視他為表率,更有同鄉人意欲以他之名建學立祠。
時任宰相的馮文對其欣賞有佳,接了他的行卷,贊其心存高遠之志,一片赤誠, 如白璧無瑕。有了馮文的保舉, 沈諫順利金榜題名,雖然名次不在前列, 但對當年的大周來說已是史無前例。一時風頭無倆,人人擁贊。
他以為一切都好, 直到他在那年的瓊林宴上,他看到了今科狀元,永安侯世子在殿試上一舉奪魁的那篇文章。
瓊林宴上,眾人對永安侯世子所作之文讚不絕口, 奉為仙品絕作,只沈諫一人沉默無言。
因為他看出來了, 這篇在殿試奪魁的文章,與他先前行卷時交給馮文的那篇策論極為相似,除了在用詞上稍作修改,另有幾句話調換了一下位置,其他幾乎無差。
想到馮文是永安侯世子的嫡親舅舅,沈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你問他憤怒嗎?那當然。但他更明白這件事除了忍以外別無他法。
且不論要證明這篇策論為他所作有多難,就算證明了又能怎樣,除了還自己一個無人在乎的公道外還能得到什麼?他根本得罪不起馮文以及他身後那群權貴。且馮文對他的提攜是真,如果他選擇揭發真相,難免會背上忘恩負義之名。
是圖一時發泄的爽快還是未來的前途,他選擇後者。
所以當馮文端著酒前來敬賀他時,他識趣地接過酒盞一飲而盡。馮文對他的識趣很是滿意,說他日後必定前途無量。
沈諫有生以來第一次覺得前途無量是句罵人的髒話,讓他覺得自己卑劣又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