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把她晾在這兒以後,紅鸞便帶著幾個內侍走了。門前的侍衛橫眉冷對,蘇韻卿無處可去,只得安等。
約莫兩刻後,紅鸞才領著人歸來,身後多了好些文書。她燦然一笑,對著蘇韻卿道:「進來吧。」
蘇韻卿不明所以的隨人入內,紅鸞引著她走進了離著舒凌所在的位置最遠的一處房間,將那些搬來的文書堆放於桌案,溫聲提點,「腦子清明些,線索繁亂,可莫要糊塗了。」
「這是何物?」蘇韻卿凝眸望著那小山一樣的文書,滿目疑惑。
「看了就知道了,你可用心些,眼睛莫蒙塵。」紅鸞無心與她多言,轉頭吩咐跟進來的內侍,「你們在此守著她。」
見人轉身離去,獨留兩個小內侍直勾勾的盯著自己,蘇韻卿渾身不自在,只好坐下去看文書,轉移視線。
隨意拎了一卷,鋪陳開來,上面的字跡直接勾走了蘇韻卿的心神:
盛安七年臘月初三錄,三省值宿內侍篩查畢。一掌制令歸檔之人名劉克,問話間露驚懼,精於仿筆之術。審之,供陳受命於兵部主事韋定思,偽造蘇之筆體杜撰請帖,交於韋手…
前省掌管制誥敕書的這個小內侍,蘇韻卿打過多次照面的。但兵部主事這等小官,蘇韻卿連名字都記不住,斷然沒有私怨,只能是政局角逐里的棋子罷了。
蘇韻卿瞳孔頃刻發散,隨手再抓過一卷攤開:盛安八年正月初三錄,依彈劾蘇之官員名錄,尋索其跡,出於兩湖之州府與青城書院一脈者,及永興元年進士及第者為首,隱與盧公有涉。
若是未曾記錯國史所載,先帝永興元年的科舉主考,該是盧逢恩。而這人的故鄉,貌似便是兩湖一帶。
蘇韻卿的眉心轉瞬深鎖,再沒了之前的淡漠容色,慌亂的展了其餘的書冊在旁:
正月初八,散播讖言之道士音訊歸檔。
秘司奏:其人本週遊於長河兩岸,避世清修,忽涉京中朝事。供述曰,因人以典籍道經相贈,求陳其畢生測算之天道機宜,遂從之。此人押解赴京,不日抵達。依其言繪碰面人之像,肖似致仕宮觀官林之語,其人為永興年進士,主考盧逢恩……
盛安七年臘月三十,查公主府馬夫事紀要:臘月廿三凌晨,京北農戶失火,乃其遷轉家眷,悉亡,線索盡絕……
同日,內衛夤夜急奏,妃陵安養數載之平妃宮人失蹤,恐賊人知其倖存,圖謀不軌,已著人探尋,待回報…
臘月廿八,長街刺客兩劍客實為名噪一時之江湖殺手,一命黃金三百兩,非富貴難請。匯賢樓前逃散之人查訪無有音訊,綜察子密報,或為中年男子扮作女裝哄鬧於其中,流竄城西散戶,此地流動者眾,皆無戶籍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