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雖然都姓劉,但其實沒啥親戚關係,劉飛星給劉存志非常不錯的待遇,劉存志最後就在C市避難所留下了,導致被搶的那個避難所領導人,私下痛罵劉飛星無恥。
避難所科研部氣象組的專家們預測溫度還會繼續上升,最高溫的時候,恐怕人類都無法在外面多待一秒,但是避難所各個機器設備運作需要能源,太陽能可以用,但供給有限,最簡單高效和易得的能源就是煤炭和石油,煤炭最簡單,開採用於火力發電,要不怎麼說科學的盡頭是燒開水呢,用了這麼多年的煤炭還能繼續支撐人類活下去。
問題就出在這裡,人類無法外出作業尋找和運輸物資,那些礦山擺在那兒,誰去開採誰去運輸呢?
人類無法外出,那機械呢?
所以,避難所想出的辦法是研發外出作業機器人,代替人類去搜尋物資。
這個項目在劉飛星搶下劉存志的時候就定下了,目前人類的機器人研發成果也有一些,各種智慧機器人雖然沒有普及到日常生活,但是各種科研展覽、競賽比比皆是,搶到人才,研發出能代替人類工作的機器人不成問題。
一旦能源得到保障,元彤夫婦參與的各個科研項目才能得以開展,包括地下溫室種植產量高、占地少的作物,以及繁育快、出欄快的牲畜等等,元彤還參與了醫藥研發的項目,她一個人分、身乏術,把蘇歲寒介紹給劉存志後,蘇歲寒能不能在那邊留下來,那就只能看她自己的本事了。
沒想到,十天過去了,蘇歲寒還沒被劉存志趕走,不僅沒被趕走,劉存志還來元彤的實驗室誇過蘇歲寒。可見,這個組員元彤推薦是推薦對了,讓劉存志很滿意。
其實想也知道,暴雨極寒時,通訊斷斷續續,交通更是直接癱瘓,劉飛星能找到劉存志都算很不錯了,哪還有精力去給劉存志找些可靠的助手和組員。
末世死了那麼多人,天災和人禍可不管你是什麼精英、人才,死了半數以上人口,其中也有很多令人惋惜的人才。
劉存志開始自己的項目後,能招到的助手和組員實在是很難評。他原本的學生里也有不錯的苗子,其中有個智商很高,非常有天賦,結果呢,死在暴雨的時候了。
因為該學生在天災發生時,被困學生宿舍,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不是很講究衛生,在末世不足一個月,就死在了宿舍里。
而和劉存志一個地位、資歷的大佬們,想也知道年紀不小,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瘟疫還是戰亂,中老年人的生存率都更低。如祁婆婆、劉阿婆這類有人護著來避難所的中老年人都是少數,葉易偉的父母也是運氣好,能跟著葉易偉吸到俞知秋的血,不然就和多數人一樣死在天災中。
劉存志愛招的學生都是某個方面非常拔尖的人才,尤其是偏愛那種聰明到有些不聰明的男學生,他覺得這就是天才該有的樣子,結果死傷大半。
最後在避難所里,他能招到的組員和助手不盡人意,要麼是某科技公司的半吊子員工,要麼是普通院校的普通學生或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