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往土坑旁看,看見確實是兩個老人。
想也知道,如果不是血親,誰又會費心費力在這裡挖坑埋葬呢。
中年人正要嘆氣,兩人卻瞬間瞪大眼,指著祁婆婆身旁的劉阿婆,顫抖著聲音說:「媽!怎麼會在這裡?」
媽?俞歲寒還沒搞懂情況,就見中年人大哭著撲向劉阿婆。
而她們的女兒則不敢置信地緩慢靠近,最後站在一旁哭得肩膀聳動。
一家三口跪在劉阿婆的屍體旁痛哭,旁邊四人也差不多知道她們的身份了。
劉阿婆說過自己有兒子兒媳在外面,末世時事發突然,趕不回來接她,又因為通訊中斷,始終聯繫不上。
大家默認那時候斷聯失去通訊的家人都已死亡,畢竟在那種情況下,如果不在家待著,或者尋求安置區的保護,正常人很難在外面生存。
哪怕是農村人,也得往安置區跑,因為普通的農村自建房早在暴雨洪澇時就被淹沒、衝垮了。
劉阿婆雖然總念叨她兒子兒媳,但大家都沒想過她的子女真還活著。老人也不過是抱著一絲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信念,至少,在她去世前,她還以為兒子兒媳活著,不那麼絕望。
等三人哭夠了,主動借凌一的鐵鍬,幫著一起挖坑安葬劉阿婆。
在挖坑的時候,大家聊著天才知道,原來劉阿婆的兒子張天建是在大學任教的植物學教授,暴雨初發階段,他正和妻子女兒一起在大山里借旅遊之名,進行實地考察。
妻子元彤同樣也是一名教授,動物學教授,兩人因興趣和工作結緣,生下女兒張天驕,女兒也在從小濃重的學術家庭氛圍下,對動植物很感興趣,從小就跟著父母滿世界跑,不是深入雨林就是跑到火山附近去考察。
因為一家三口常年不著家,張天建想接母親來他家住也怕母親一個人住著孤單,再加上劉阿婆一直住老房子習慣了,不願意搬,張天建就找了麗水苑同小區的保姆照顧母親,但劉阿婆覺得自己身體還康健,很少要保姆上門啥的。
暴雨初期,一家三口也是運氣好,當時正好登上山頂,找到一處崖洞避雨,本以為這雨最多下個一兩天,第二天三人就能下山去。
殊不知,這雨一下就是幾個月,多虧了崖洞的地理位置好,裡面沒有溶洞,雨水沒有倒灌,而且海拔高,崖洞又在山頂附近,三人靠著準備的應急食物撐過了幾天,之後實在餓得沒法,用衛星電話求救,也遲遲等不到救援。
三人此時想下山已經晚了,山下汪洋一片,根本無路可去,她們只能在山林里求生。
好在,三個人都是對動植物狂熱的愛好者,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東西有毒她們再清楚不過,靠著登山準備的戶外用品,餓了就找能吃的果實,做點小陷阱看看能不能抓到小型動物,渴了就喝燒開過濾的山泉水,冷了就砍山上的木頭燒了取暖。
這時候,三人也顧不上什麼幾級保護動植物了,能活下來便是緊急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