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吳士勛在這兒,他先是笑眯眯地和自己的「搖錢樹」寒暄了幾句,然後把白知予帶到了玻璃會議室私聊。
「上次你說的那個什麼愛豆合作計劃,我回去想了想,感覺可以搞。」
「就是人選得好好斟酌一下,人氣高的孩子可以暫時不考慮,把出彩的機會留給其他孩子,這樣既可以平衡人氣,又可以推動整個組合的發展。」
白知予:?
恰好此時,剛剛來找她的那個「人氣高的孩子」路過了會議室。
視線交匯時,他對她招了招手,示意自己不打擾她工作,先回去。
高人氣成了枷鎖,這是什麼道理?
第26章
白知予提出社內愛豆合作企劃的最初目的,完全不在於李琇滿所說的什麼平衡人氣,而是希望每個愛豆都有平等的展示自己魅力的機會。
如果傳播的效果好,她也能得到更多認可,被更多人喜歡。
「社長,我覺得人選應該根據風格決定,只要確實適合風格,人氣高低都沒有問題。」
「不能根據人來定風格嗎?」
白知予:
倒是很會找角度。
「也可以根據人來定風格,但是,同一個人的風格不是固定的,適合這一個風格的也可能有許多人,比如演員競爭角色,導演會根據具體的表現選擇最適合的。」
她說的比較委婉,但李琇滿聽懂了。
這是在爭取後續策劃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知予,我知道你自己的想法比較多,這個企劃是你提出來的,當然很多事情由你拍板,我只是提一點建議,」李琇滿作為社長,在很多大事的決定上說一不二,但白知予相對其他員工年紀比較小,在他看來又很有才氣,至少截至目前,他欣賞她,還願意引導她,「不考慮人氣高的孩子,不是歧視他們,你得從公司的角度出發考慮,如果這些孩子人氣更高,脫離掌控,對公司來說將是極大的損失。」
「我明白,社長。」
但是,藝人們如果覺得自己受到不公,不會對公司失望從而想要離開嗎?
這樣就會陷入惡循環了。
白知予沒有再提出異議,因為她大學主修的是視覺設計,不是經濟管理。
對於娛樂公司來說,藝人的本質是商品,經營的目標是高人氣商品盈利不變的情況下,逐步增加售賣不佳商品的盈利。
而且藝人和商品有一點非常不一樣,商品貼上標籤,就會永遠屬於公司,藝人可能會離開,太有良心並不會讓公司變得更好。
白知予覺得兩邊的矛盾主要是立場不同造成的,且沒有根本性的辦法解決,只能儘量包容調和。
她只想安心且完美地實現自己策劃,好難。
白知予沉默糾結的間隙,閔惠珍敲了敲會議室的門。
「部長。」
聽見她的問好,閔惠珍點了點頭回應。
雖然上次《最後的初戀》初次提案會發生了一些交鋒和不愉快,但兩人見面時都還很客氣。
李琇滿:「知予你先準備著,如果是一個人氣成員帶另一個,也不是不能接受,我們具體事情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