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假裝睡著,安安靜靜一聲不吭。
弟弟看她沒反應,嘴巴一撇,沒趣地也閉眼睡了。
家裡話事的是爸爸,一旦爸爸同意,過不了多久,媽媽也會同意。
弟弟出國的事敲定了下來。
這段時間家裡吵架,媽媽一有機會就會逮住婷婷在婷婷面前哭,說什麼自己為了弟弟前途著想,結果弟弟卻不領情,還威脅自己,婷婷一開始還會安慰媽媽,可安慰的話翻來覆去就這麼幾句,說多幾次婷婷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偏偏她不安慰媽媽的話,媽媽還會說她不懂得體恤她。
等媽媽接受弟弟出國的事情後,立馬被爸爸和弟弟洗腦,覺得弟弟很快就能踢出成績來,每天都美滋滋的,意氣風發,好像下一秒她就出現在球賽觀眾席給弟弟搖旗吶喊了一樣。
婷婷對這些並不關心,弟弟愛去哪去哪,她甚至巴不得弟弟明天就出國,這樣,她就能霸占一整間房,爸爸媽媽也不用整天因為他吵架,她也不用因為爸爸媽媽之間的吵架夾在中間,以至於在學校都恍恍惚惚,害得考試都考差了。
弟弟沒多久就出國了,國內俱樂部的中介叔叔給他們一群人安排了一間小別墅,住宿費不低,加上弟弟要學西語,要吃喝,原本的培訓費用上又要加多好大一筆錢。
家裡支出一下變多,日子比起以前緊了一些。爸爸是做生意的,為了有更多的錢供弟弟在國外踢球,應酬變多了,每次婷婷周末在家時,爸爸都醉醺醺地回來。
婷婷知道應酬是少不了的,可跟爸爸說喝酒傷身體,少喝點酒是沒有用的,她只能扶著爸爸到沙發上,煮點吃了能讓胃裡舒服些的東西。
父母的爭吵並沒有因為弟弟出國而停止,弟弟出國後,爭吵反而更多了。
媽媽是家庭主婦,對爸爸渾身酒氣疑神疑鬼,一旦信任多了個洞,信任的氣球很快便乾癟下來,而爸爸覺得他每天都這麼不容易了,回來還要聽媽媽懷疑這個懷疑那個,煩躁地更不想回家。
媽媽唯一能訴說的對象就是手機里的親戚和婷婷,在她心裡她成了很可憐的角色,操持著家庭,卻被所有人嫌棄。
婷婷如願以償有了自己的房間,但她不喜歡待在家裡。
後來,婷婷迎來了高考,高考後,在所有同學到處去旅遊時,她很懂事的哪裡都不去給家裡省點錢。
在爸爸去朋友家避開嘮叨疑心的媽媽時,看到媽媽情緒緊繃的她,只能多在家陪媽媽,開解媽媽。
婷婷想:要是弟弟回來了,媽媽可能就正常了。
但弟弟很少回來,搞體育的不能鬆懈,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訓練,除了訓練,他還要在西班牙上高中,時間被排得滿滿的。
討厭弟弟的婷婷為了媽媽,總是找弟弟,讓弟弟有空就和媽媽視頻。
他們打電話以及剛掛斷電話的那段時間,是婷婷最平和的時間,耳邊不再是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