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知道很多人做官就是為了高官厚祿,為了手中的權力和人前的顯擺,他可以給予這些人應有的好處,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干出什麼實際功績的話,自然有處置他們的辦法。
換一種角度考慮,百姓們看到真正的官員應該是什麼樣子,可以得到什麼之後,不管是渴望知識還是渴望當官,這對他、對秦國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所以他也不會拘束這些官員們有度的『顯擺』。
老師說過,只有建立社會等級,讓人從事不同的社會分工,也就是將人分配到他們該有的才能和地位上去,才能讓國家變成一個整體,能夠順暢地運行起來。
嬴政對此很是贊同。
現在玩家們和儒家對外授課,都是要先從認字學起,之前有的儒家學子認為讓人把書背下來之後就自然而然識字,但嘗試過後悻悻而歸,也開始採用玩家們的認字之法。
秦國的政策發布到每個城池、郡縣都會被張貼在城牆或者公文欄處,而這些地方會專門安排人去給百姓們朗讀公文或者解釋上面的文字,膽子大點的人或者小孩就守在那裡一遍遍聽著公文,將耳朵里聽到的和上面的字一一對應。
遇上這樣的人,解說人員自然也不會吝嗇口水,這些人說不定會是自己之後的同事。
也有充耳不聞在田地里埋頭苦幹的人,他們也不強制,讓百姓們看到變化之後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改觀的。
變化從來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看到的,這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他們都是這時代洪流下的見證者。
就像很多玩家們從一開始對嬴政毫不客氣地抱抱摸摸變成了而今規矩的行禮和私底下的『蛐蛐』,蛐蛐政崽越長大越不可愛,給人一種生人莫近的感覺,但還是好帥!
只有少部分心大的玩家,比如[朔庭]和[純情小媽火辣辣]之類的這種,也只有他們只是覺得自家孩子長大了,要面子了,還對他如小時候一般回咸陽就給帶點禮物。
像[俞凇]這種在地位身份第一時間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改變了態度,但愛還是一如既往,只是變得更加內斂了而已。畢竟他的行事代表著嬴政的臉面,他自然是要給政崽爭光的。
而嬴政能夠看到他們所有的聊天,也能感知到他們的態度和變化,對他們的態度做法也有改變。
這並不帶著著他不信任或者開始遠離這些人,而是人在不同的時候就需要做出符合自身狀態的行為。
就像[朔庭]那種『取死有道』的人都不會抱著現在的政崽抱抱舉高高是一個道理。
人的變化,郡縣的變化乃至國家的變化,都是如此,不爭一朝一夕,但求穩妥。
所以在秦國統一的第一年年末的時候,每個鄉里都選出了三位識字並且年紀在50歲以上,個人德行能作為民眾的表率的老者競選鄉老一職,負責教化鄉民、解決民事糾紛和收稅繳稅之事。
而在秦代的時候一般是十里一亭,亭有亭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鄉下設里,一里之長為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