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要在短時間內讓阿父看到秦國之後的幾十年。
第132章 一個人行動起來很慢,但是一群人都行動起來之後,咸陽的變化是肉眼……
一個人行動起來很慢, 但是一群人都行動起來之後,咸陽的變化是肉眼可見,一天比一天好。
原本平民只能通過軍功制來獲得官職, 嬴政從玩家嘴裡得知科舉和考察之後, 也考慮過要不要在秦國執行, 想了想覺得還是有點早。
現在的咸陽學宮在老師的名聲下引來了不少學子,而且現在的百姓們大多目不識丁,制度執行也沒什麼用, 還是便宜了那群貴族。
他和嬴子楚還有荀子, 蔡澤四個人坐在一起討論過什麼時候執行比較合適。
最後一致決定等到秦國統一中原之後再慢慢執行, 給百姓們一個希望。
現在嬴政想法變了, 秦國百姓本來就是自己的支持者, 待遇為何要跟那些待征服的百姓們一樣呢?
學習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秦國百姓作為最後的贏家,提前學習也是正常的。
荀子把去年來找他辯執的那群不知變通的儒生名字列了一個清單。
嬴政讓李斯一人舌戰群儒, 還是不知變通,一昧遵循聖賢書的儒生。
這些人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很難甚至可以說改變不了他們的想法。
李斯索性反向激怒他們。
「你們的想法那麼偉大, 覺得儒家學說才是最適合國家發展的,那麼為什麼百姓們對儒家學派卻沒有絲毫了解呢?」
「與其在這裡跟我辯論,倒不如對百姓們傳教, 也算是給儒家多找幾個支持者。」
一群儒生氣得臉都紅了, 食指指著李斯大罵他辱師忘本,李斯對此毫不在意,這些人罵他根本不痛不癢。
但是被李斯這麼一激, 眾儒生還真的一挽衣袖走在田地里跟百姓傳授了起來。
百姓們目不識丁,對於這種身著士子服的學子避之不及, 生怕惹上什麼事端。
這群人把研究書的精神勁放在了百姓們身上,一邊幫百姓們開墾土地一邊傳授儒家學術。
一時間咸陽上下掀起了一股學習的風氣。
嬴政帶著子楚和呂不韋走在咸陽的街道上,有點驕傲地說:「之後的前三年,必將是我秦人大占光彩。」
子楚蹙眉道,「那你有沒有想過,該如何對六國的百姓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