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副不耐煩的樣子,你也大了,該有的表面功夫還是要有的。」清河王見司馬敬曦沒個正型,提醒他道。
司馬敬曦坐直了身子,唉,兄長的話還是要聽的,而且他的皇帝兄長也用警告的眼神看了他好幾回了,「知道了。」
這時,一聲戎裝的竇先從外頭走進來了,他直直地跪在殿前,「參見皇上、太后,臣此次剿滅匈奴,生擒匈奴王子,繳獲上千馬匹牛羊,以作太后壽禮,祝太后萬壽無疆。」
「好,好,為大夏取得如此成就,你辛苦了。」太后十分高興,又對皇帝說,「皇兒,竇將軍為我大夏掃除匈奴之患,該好好獎賞才是。」
皇上道:「竇將軍滅匈奴有功,任命為大將軍,封武陽候,食邑二萬戶。」
竇先磕頭跪拜,他說道:「末將為國效命,實乃分內之事,況且今日之勝並非末將一人之功,乃眾將士合力而成,末將請辭武陽候以犒勞眾將士。」
好一招收買人心,朕已經封他為大將軍,統領全軍了,還用此等手段收買軍心,怕是要將大夏軍隊變為他竇家軍才行,司馬敬曜握緊拳頭,軍權軍心他竇先都想要握在手裡,他不能任其所為,他心裡百般思緒,臉上卻笑著說道:「眾將士為我大夏浴血奮戰,朕自當犒賞,將軍不用費心。」
竇先又說:「臣此番雖有滅匈奴,但萬萬擔不起陛下如此獎賞,還望陛下收回封候之事。」
天子一言九鼎,豈有隨意收回之理,此番竇先功勞不淺,若不厚賞豈不是傷將士之心。司馬敬曜不能任由竇先改變他的決定,「將軍謙虛了,朕認為將軍擔得起將軍就擔得起。」
誰知竇先卻長跪不起,執意要皇帝收回成命。
此事太后說話了,「皇兒、竇將軍,你二人勿要再爭論,哀家倒有一個折中的法子。」
在太后壽宴,當著大臣的面,司馬敬曜不能拒絕,只好說道:「請母后賜教。」
太后道:「皇兒認為竇將軍之功勞該重賞,竇將軍認為封候賞賜又太過了,不如這樣,皇兒取消封候之賞,而提高大將軍之賞,如何?」
「母后認為該如何提高大將軍之賞?」都已經是全軍統帥了,還能怎麼提高,莫非是要依照前朝?司馬敬曜心中閃過一絲不安,看來他完全中了圈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