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姑娘就把小伙子帶回家。
姑娘父母跟單位的領導同事打探了一番,對小伙子也很欣賞,唯一不足,就是小伙子老家是小山村,家境貧寒。
姑娘媽媽有些擔心,姑娘說小伙子能憑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學,在京市工作,又不可能回到鄉下去生活。
……
婚事很快提上日程。
結婚當天,小伙子的父母和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來參加婚禮。
一家人看起來很好相處,婆婆還把祖傳的金戒指給了姑娘。
兩個哥哥囑咐兩人在京市好好工作,家裡有他們照顧老人,不需要他們操心。
小伙子說自己有贍養父母的責任,不會推卸責任,自己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每個月會寄一些錢回去。
姑娘聽了沒有反對,反而覺得自己的丈夫是一個有孝心的人。
……
婚後兩人過得很幸福。
直到他的兩個哥哥提出,想讓自家的孩子來京市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
小伙子讀書,全家都出了力,哥哥也拿錢供養過。
對於哥哥們提出這個要求,小伙子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同意之後才想起來還沒跟妻子商量,回家後說起這事,姑娘挺犯愁。
兩個哥哥家,每家兩個孩子,就是四個。
姑娘說自己連飯都不會做,他們平時在單位食堂吃,周末去父母家裡吃飯,照顧不了四個孩子。
小伙子說沒事,他娘會跟過來照顧。
就這樣,老家一下子浩浩蕩蕩來了五個人。
他們現在住的是單位分的兩間房,兩人住著很寬敞。
突然來了五個人,房間瞬間就擁擠了起來。
屋子裡人多,一點隱私都沒有,姑娘很不習慣,回家跟父母吐槽。
父母建議她在外面給他們租兩間房子住,這樣雙方住著都舒坦。
回來後兩人商量了一下,覺得這樣可行,就在單位附近租了兩間房。
兩人為了四個孩子找學校,跑前跑後,辦理好了入學,總算是可以鬆口氣。
誰知,他們接下來要面臨更大的問題。
那就是這祖孫五人的生活費。
一個老人帶著四個男孩子,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小伙子一個人的工資根本不夠用。
跟哥哥們打電話,哥哥們說錢都讓老娘帶出來給孩子讀書交學費,家裡已經沒有存款,讓弟弟先墊付,等來年賣了糧食,就把錢還給弟弟。
小伙子只好跟妻子提出借用。
姑娘平時花錢大手大腳慣了,屬於月光族,手裡哪裡有錢,只能先從娘家借一些。
借錢生活不是長久之計,沒錢就要節約開支,婆婆提出讓小夫妻倆不要去食堂吃飯,把工資交給他,她來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