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他來說,所謂農民起義就是流匪,所謂顛覆王朝就是邪說,所謂草原民族就是蠻子,趕盡殺絕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昇,都是為了他的君父和他的江山社稷。
所以,秋泓點了頭,他說:「沒錯,得殺。」
唐徹送回京的秘聞可謂是至關重要,這可以說是江山輿圖的第一次現世,也可以說是天崇道在晚昇時期跌宕命運的開始。
南廷三大將,王竹瀟督北,堅守俞南防線。陸漸春往南,追剿倭匪流寇。唐徹坐鎮中軍,總領軍務事宜。
這年四月底,一直盤踞在兩漢的起義軍首領關振被陸漸春重傷,不得不從樊州退兵,回阡南信州老家休養生息。
但時不等人,很快,關振手下的兩員大將反水,帶著信州的三千人馬跑去穗城投誠了陸家軍。他們二人給陸漸春送去了一個重要情報,那就是關振之所以能聚攏民心,是因為天崇道曾把江山輿圖的殘本,秘密贈予過他。
陸漸春星馳夜奔,將消息遞到了秋泓的手裡。
在秋泓與唐徹的三番謀劃下,南廷決定趁此機會,想辦法把關振給招安了。
站在秋府的書房裡,陸漸春有些驚愕地看著秋泓十指翻飛撥弄算盤。
在他眼裡,打算盤記帳是帳房先生的不入流本事,但秋泓可是出身清貴翰林的人,怎麼也能把算盤珠子播得這麼響?
秋泓抬頭看了一眼陸漸春:「汪屏教我的,若是不好好學學,我哪裡能算得清那國帑里還虧多少錢?」
「還虧多少?」陸漸春真誠地問道。
秋泓想了一下,回答:「昨日鄭府宗室遣使,送來了五百金,正巧填上陛下繼位時的支出,只不過王總兵前日來討的餉銀可能得再等等了。我看,能不能從姜府那裡多要些。」
陸漸春聽秋泓提起知名色棍姜王祝炯,頓時神色複雜:「各位殿下……可有怨言?」
秋泓笑了:「如何沒有怨言?都快把我罵上天了。可現在全國上下,百姓們人手一部《魏王大義表旌書》,已經把魏王殿下捧成千古一賢王了,他們若不想自己挨罵,就只能往國帑里填錢。況且現在各地民憤難平,要是哪個宗室不給百姓開倉,不給陛下交錢,就得小心半夜有人摸進王府里裝神弄鬼。」
陸漸春也不是沒聽說過這等半夜摸進王府劫富濟貧的民間奇聞趣事,而且作為秋泓的親信,他知道還得更多一些。
比如,那摸進王府裝神弄鬼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岫如李峭如兄弟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