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見自家姑娘手裡搖著宮扇, 額頭上還滿是汗粒,又總是躲著人走, 不肯去人多的涼快之地,便想了想,說道:
「姑娘可要找個地方坐一坐?方才奴婢遞邀帖時,有個婢女說蘇姑娘特意吩咐給姑娘準備了一間廂房,就在前面的涼屋,說若是姑娘不想見人,就去那裡休息。」
「涼屋?是什麼地方?」
寄情見溫晚有些疑惑, 忙笑著解釋道:
「有許多大戶人家裡, 都有涼屋, 這種特別的屋子一般臨水而建, 有的是屋子旁邊有個水車,流水推動屋子裡的扇輪搖轉,將涼氣送入屋中,又或將水流傳到屋頂, 然後沿檐而下,如此往來, 屋內很快就涼爽了。」
「但是聽說這景家園子裡的涼屋,是在每間房內開了幾口小井,用鏤空的大石板蓋覆著,到夏日裡,井水生涼,整個房間就涼快了起來,比放冰還管用呢。」
「那咱們走吧,去看看。」
聽她這麼說,溫晚倒有了幾分好奇,她素來就怕熱,而且這裡都是她不認識的人,一群一群的在一塊兒聊天,她也不便硬湊上去,距離喜宴開席還尚早,正好想一個人靜靜地休息一會兒。
她詫異地瞧了這位婢女幾眼,心道這丫頭怎的連這個都知道?似乎比她這位小姐見的世面還多。
又想到,蘇蘇在出閣之日還不忘想著自己,真是讓她覺得慚愧,畢竟,自己可是連她的婚禮之日都差點忘了!
待蘇蘇三朝回門之後,她定要備個禮物去瞧瞧她,好好給她賠個不是。
寄情領著她繞過了一座假山,又走過了一個水上檐廊,拐進一個拱門,越走人就越少,顯得愈加荒涼。若不是身旁這人是她自己從家中帶來的貼身婢女,溫晚又會懷疑自己被領著去什麼不得見人的地方了。
走了片刻,溫晚還是忍不住問道:
「你怎的知道在哪兒?不用找個府里人帶路麼?」
寄情笑道:
「姑娘別看京都各家大戶的園子眾多,其實裡邊的布局都是相似的,奴婢自小在一個大戶人家後院長大,又跟著主子到各家赴宴,故而很熟悉。而且奴婢最擅記路,剛才這府里的婢女跟奴婢說了涼屋的位置,奴婢一下就記住了。」
「姑娘放心,奴婢不會迷路的。」
溫晚不疑其他的點點頭,她們走過一條花/徑,就見不遠處有一排矮屋子,掩映在一片竹林之中,似乎只有三四間房。
寄情指了指前方,說道:
「姑娘您看,就是那兒。」
兩人剛靠近這排房屋,頓覺一陣涼意襲來,翠竹映著日光搖曳生姿,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離院子裡的主屋熱鬧之處有些遠,的確是個僻靜,適合休息的好地方。
寄情帶著溫晚徑直行至第二間廂房推開門,只見屋內陳設簡單而雅致,只有一張竹榻,和兩把小圓凳,一張小案幾放在榻中間,案几上擺放著幾樣點心和一盤新鮮的紅李子,榻上一左一右還放著兩個瓷枕和一個竹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