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環顧四周,鼓勵道:「請各位暢所欲言,將心中的想法和建議都提出來。」
華夏基地研究所的院長何老首先站了起來,他推了推鼻樑上的老花鏡,目光深邃:「我建議我們將李冰送往月球。月球作為離我們最近的自然衛星,其環境相對穩定,我們可以在那裡建立基地,為華夏基地的倖存者提供一個新的家園。」
「三年時間,必定能夠建立一個可以容納所有倖存者的基地。」何老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然而,一位年輕的天文學家提出了質疑:「月球的環境是否適合人類生存,我們還需要進行詳細的考察和評估。萬一在三年內,月球的基地並未建成,我們該如何應對?」
這一問題讓會議室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但緊接著,又有一位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方案:「我認為我們可以先不去月球,而是去尋找類似月行星這樣的小行星。如果我們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比如三十年,那麼即使犯錯也有機會彌補。即使月球基地的計劃失敗,我們也可以在太空中慢慢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然而,這一建議立即遭到了反對:「尋找小行星固然可行,但為何要捨近求遠?即將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群,其成分必定與月行星相似,蘊含著強大的能量。我們可以利用李冰的空間能力,將這些小行星納入空間之中,為華夏基地爭取更多的時間。」
何老聽到這裡,眉頭緊皺,忍不住怒斥道:「你是在讓李冰去徒手抓住那些高速運轉的小行星嗎?這種提議簡直荒謬!你究竟是誰的學生?趕緊回去好好反省!」
會議室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每個人都明白,這是一個關乎人類未來的重大決策,容不得半點馬虎。
在經過短暫的沉默後,基地長再次發言:「我理解大家的擔憂和顧慮。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害怕失敗而停滯不前。月球作為離我們最近的自然衛星,其穩定性是我們目前最好的選擇。同時,我們也不能放棄尋找其他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的機會。」
他看了何老一眼。
何老也站起身看向眾人說道:「關於月球的環境問題,我們可以組織專家團隊進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利用我們手中的資源和技術,對月球的環境進行改造,使其更適合人類的生存。同時,我們還可以開展其他計劃,如尋找類似月行星的小行星等。這樣即使月球的基地建設出現問題,我們也有備選方案。」
一位生態學家站起身補充道:「我完全同意基地長和院長的觀點。我們可以在月球上建立生態循環系統,模擬地球的生態環境,為倖存者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空間。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月球作為跳板,繼續向更遠的太空探索。」
一位天文學家也點頭表示贊同:「月球的環境雖然與地球有所不同,但我們的技術已經足夠先進,可以克服這些困難。而且利用月球的跳板作用,我們未來還有可能發現更多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那麼關於時間的問題呢?」有人提出了疑問:「我們只有三年的時間啊。」
「時間確實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另一位科學家站起來說:「但我仍然建議我們優先考慮月球計劃。同時,我們也不能放棄尋找其他小行星的機會。這樣既可以確保我們的生存空間得到拓展,又可以為我們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還有人提議:「為什麼一直把目光聚焦在月球上,火星也是一個可以建立基地的星球。既然所有的星球都要考慮重建氧氣系統,我建議去火星,畢竟火星的直徑越是月球的兩倍,可塑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