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父母安心,戴亞男謊稱警察追回了這筆錢,其實她掏空了自己的存款,把父母的虧空補上了。
代價是,戴亞男兩手空空,不得不「從零開始」。
不過沒關係,她還很年輕,還不到三十歲。
她只要還能寫作,就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她會憑藉自己的雙手,成為頂尖的編劇,和影帝合作,在京城買房,再把爸媽都接來身邊享福。
她是戴亞男,她從來不比男孩子差。
她優秀、要強、驕傲。
她厲害的不得了。
……
幾位舍友陸續退出工作室後,戴亞男為了節省資金,乾脆從城裡搬到了南五環。
環境確實差了些,但勝在生活成本低廉。一個月房租只要一千五,水電另算,叫外賣便宜,自己做飯雖然麻煩些,但更省錢。
反正她的日常就是閉關碼字,在哪裡碼不是碼呢?
偶爾她打開微信,看到其他幾位舍友分享的動態,她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沈婷會在小群里抱怨體制內規矩多,但還是會在朋友圈轉發單位公眾號,工作穩定,有車有房;顧嵐嵐有了寶寶,現在成為了母嬰博主,頭像也換成了一家三口加狗狗的合照;楊鑰大齡留學,手忙腳亂,膚色各異的同學,口音難辨的英語,日日都有新挑戰。
除此之外,她還看到了她的同班同學。有人遠離了影視行業,換個賽道依舊如魚得水;有人深耕寫作,得獎無數,新作去國外展映。
所有人都在往前走,走向不同的方向,走向各自的終點。
只有戴亞男停在了原地,停在了電腦鍵盤上,停在了一枚枚綿延的方塊字里。
她明明是最驕傲的那個小孩,可現在的她好像也沒什麼值得驕傲的了。
戴亞男決定放下了手機,投入到寫作之中。
她不記得自己在電腦前坐了多久。
她只記得自己正在創作一個故事,是她真正想寫的故事,不用改編別人的小說,不用看短劇公司的眼色,這是一部完完整整屬於她的作品。
她想寫完這個故事,她想找回自己的初心,她想證明,自己不用和任何人比較。
不用和別人家的兒子比,不用和舍友比,不用和同學比。
她只需要踏踏實實地跑完這一程路,就夠了。
她寫得太投入、太投入了。
不覺得辛苦,亦不覺得疲憊,她不在乎晝夜更替,只關注於文檔里數字的增長。
直到某一天——
咚咚咚,咚咚咚。
緊閉的房門被敲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