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王看的這封信不過是董卓同意的信件內容,而李儒親自給某寫的信,那才是他真正的意圖,大王不妨一觀。」
這話說完,賈詡就將李儒親自給他寫的那封信交到了楊秋的手裡面。
於是,楊秋展開一看,她臉上慢慢露出了笑容。
「李儒這是想要利用董卓?你確定他能成功。」
在這封信的內容裡面,李儒對賈詡明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要的就是關西之人進入朝堂中樞。
如若不成,那就亂了這天下,絕對不會讓這群關東之人繼續作威作福。
雖然按照歷史線上發生的事情,最後的結局確實是大漢分崩離析,但眼下不是事情不一樣了嗎?誰知道李儒是何想法。
「大王,李儒此人,某不能說十分了解,但也能稍稍探知他的想法。
李儒這人謀略頂級,以他的才能,完全有能力入主朝廷中央。
然而關西之人數年來都被打壓,沒有多少人能夠進入朝廷中樞掌握大權,而李儒的祖先曾經也經歷過這種情況。
就算驚才絕艷,也沒有能力在這世道出頭。所以李儒最害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一輩子默默無聞,永遠不為人所知。
所以他要干就要干轟轟烈烈的大事兒。董卓已老,其實李儒深知,西涼軍未來根本無法主政天下,但他依然選擇輔佐董卓。
蓋因為關西已無其他人可以統帥西涼軍。所以明知這是必死之路,他依然要轟轟烈烈敗一場。」
賈詡眼帶嘆息,緩緩分析著李儒的心思。
楊秋聽完沉默了一會兒,這分明就是想要報復一場吧。
有些人活著願意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想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無所謂失敗。
而東漢關東本位的政策,一開始就和關西之人離心離德,常年掌握不到權力,並且還被欺壓多年,那自然是有報復心理的。
目前昭國的土地還不夠多,所以這幾年舉行的考試完全是按照名次來進行。
未來地盤擴大了,看來也得注意一下每個地方的名額分配,這要是不注意,未來必定是分裂的導火索。
「那就賭一場,就算李儒到時候反悔,這也沒關係,反正現在關東不是我們的重心,李儒也不可能帶領著西涼軍來攻打昭國。
但我要加一個條件,財寶既然對方都願意給了,這也沒有拒絕的道理,但是洛陽既然註定生亂。
讓李儒將蘭台的藏書典籍全部都交給昭國。告訴他,我會利用這些典籍未來給漢朝修史,文和覺得,他聽了是樂意還是不樂意?」
楊秋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露出一抹狡黠。
這話一說出來,賈詡都笑出了聲。
「文優兄應當不會介意,大王倒是準備得好,這漢天下都還沒有亡,大王就想給他們修史了。」
賈詡的笑聲讓楊秋想到了蔡邕,還得再加一個條件,讓對方把蔡邕一家人到時候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