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另外兩個故事估計就別有深意了。
荀諶也在旁邊沉思了許久。
「昌他原本是西周國的大臣,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叛逃到了東周國,然後還將西周國的機密全部泄露給了東周國。
這個時候西周國的大臣馮且主動向國君提出了除掉昌他的辦法……」
這是一出反間計,馮且直接讓人攜帶黃金和一封偽造的書信秘密送給昌他,並且在信中鼓勵昌他繼續在東周活動,如果遇到危險儘快逃亡。
接著馮且又派人到東周國那邊,暗示今晚有奸人入境。
於是這封信就直接到了東周國君的手中,接著東周國君大怒,於是憤怒地殺了昌他。
這是一出完美的借刀殺人之計。
荀諶講完這個故事後,又提到了劉宏最後寫的鄭桓公滅鄶國的故事。
這故事同樣是借刀殺人,當時鄭桓公想要滅掉鄶國,但是鄶國有一批忠心之士想要守護國家。
於是鄭桓公將這批忠心之人的姓名和身份全部打聽清楚,然後開始大肆宣揚自己未來會給這群人加官進爵。
接著,鄶國國君中計,以為這批人背叛了國家,然後就把這群人先殺了。
最後鄭桓公就輕而易舉地滅掉了鄶國。
「禍水東引意指上黨,借刀殺人暗喻裡通外國,趙盾借指大將軍何進。
若我沒有猜錯的話,漢天子之意,是想暗示我昭國與大將軍『裡通外國』,然後漢天子想以此借刀殺人,至於酬勞,大約是割讓上黨郡。」
此言一出,楊秋都面露驚愕之色。
雖然和她的猜測有一半相似,但割讓上黨郡,總覺得不太合乎情理。
一旁的令狐邵也馬上表達了自己不認同。
「上黨郡直接關係到洛陽的安危,漢天子怎麼可能做出這種決定?雖然我們現在依然占領著壺關。
但為了避免雙方繼續衝突,其實我們已經撤了大部分的兵,就是因為上黨郡對洛陽來說太過重要了,漢天子怎麼會拱手讓人?」
這也是楊秋的想法,她當初讓對方割讓河東郡北部,而不是徹底占領上黨郡,就是因為這個位置太過關鍵。
若是真的完全占領了,雙方連緩衝的地帶都沒有。
而楊秋又不想繼續緊張地對峙下去,所以才暫時擱置了上黨郡這邊的情況。
劉宏肯定也不想上黨郡徹底失去,這樣會導致隨時有一把刀懸在自己的頭頂。
這也是楊秋看完信件後,只理解了一半另一半卻沒有理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