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命的是,鮮卑人和烏桓人也合軍南下了,就好像聯繫好了一般,都在這個時候出兵。
當然,這也表現得很明顯了。
於是,朝廷中一些軟弱之人又開始叫嚷著要遷都。
而劉宏這邊開始拼命徵調兵卒糧草,然而一切都是杯水車薪。
在這樣一個冬天,糧草根本不能憑空變出,兵卒更不可能直接訓練成精兵強將。
而恰巧這個時候,楊秋他們這邊又再次讓人送了一封信。
這一刻,劉宏想到了越王勾踐:
沒關係,朕可以臥薪嘗膽。
昭國就昭國吧,明年朕再滅了它,重振漢家威風。
我劉宏只是一時忍讓而已。
第97章
神是不能流血的,一旦流血了,他便不再是神。
楊秋讓人再送來的一封信,其實並沒有新的內容,而是和上次那封信的內容一模一樣,原封不動。
但彼時彼刻,卻不能恰如此時此刻了。
當時的劉宏還能憤怒,還能拖延時間談判,還覺得自己有時間徵召兵卒、準備糧草。
大不了再打一仗就是,他堅決不願意承受這種羞辱。
可是這一次,北方全面進攻。
先是董卓和孫堅大軍東西夾擊圍困,接著烏桓人和鮮卑人又南下,雖然這些人暫時還沒有威脅到洛陽的安全。
但是那個恐怖的楊家軍從壺關出發了,並且還一步步朝著洛陽的方向前進。
而太行八陘又被這些人控制在了手中,他們可以從很多個方向來出兵攻擊洛陽。
更要命的是,就算劉宏放棄董卓和孫堅這群漢軍的安危,只專注洛陽的安全,專心抵抗進攻而來的楊家軍。
可是冀州那邊的烏桓騎兵還有鮮卑騎兵怎麼辦?只要不管,人家也能一步步打到洛陽來。
而現在洛陽的漢軍精銳也就不到一萬人,洛陽的八大關隘只要有一方失守,那就是致命的危險。
想要安穩留在洛陽,那就必須要派重兵把守,確保洛陽城內的武器足夠精銳,糧食足夠兵卒吃飽。
可問題是,這幾年漢朝各地叛亂四起,尤其是黃巾軍和楊家軍的造反,讓朝廷直接元氣大傷。
不僅失去了皇甫嵩、盧植這樣的名將,還失去了大半的漢軍精銳,而這幾年武器糧食的消耗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劉宏雖然貪圖享樂,但他可不是被大臣糊弄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