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夏季許多蔬菜水果成熟的時候,到時候給自己治下的臣民們一點美食誘惑,改善一下大家現在的飲食水準。
反正現在鐵礦已經開得越來越多了,也可以開始生產一些鐵鍋了。
當然,楊秋現在的日子暢想得很美好,甚至波才需要往北邊前進的事情,楊秋都只派了少量的楊家軍前去援助。
並且還專門派了呂布去,讓他提前接觸一下波才。
畢竟那群黃巾軍不想與楊家軍為敵,而楊家軍插手是將人轉移到北部,估計這些人也以為對方是加入到并州。
這是自動退出競爭,幹嘛要緊追不捨?
所以根本不需要大面積援助,直接去站隊表態一下就行。
因此,冀州黃巾軍接下來的內亂跟楊秋沒多大關係,因為她已經得到了轉移到遼東的戰略盟友。
剩下的人頑固不化,完全沒有什麼幫助的必要。
至於想要反抗的,到時候都會知道往北跑,那時候楊秋就可以吸納這些黃巾軍的流民。
但這種事情估計暫時還不會形成大面積的逃亡,大機率是在漢軍參與之後才會有結果。
所以冀州的內亂其實雙方都在看戲,楊家軍在波才帶著的一批人走後,直接袖手旁邊。
而漢軍則不斷收買人挑撥離間,就看他們這些黃巾軍能內鬥到什麼程度。
因此,在波才往北走之後,冀州的風浪稍稍平靜了下來,所以目前風浪最大的是在西羌那邊。
自從楊秋夥同羌人那邊流傳出董卓代漢的讖語之後,不管是楊秋還是羌人。
他們都收買了洛陽的人大肆宣傳這個讖語,然後再找到了渠道收買宦官,讓對方將這個消息告訴天子劉宏。
劉宏當然不是什麼傻子,聽到一個謠言就會馬上忌憚董卓,所以最開始聽說自然也就是聽過而已,完全沒放在心上。
董卓,一個西涼武人,對方能成什麼氣候?
至少當時的劉宏是這麼想的。
但是謠言有時候只需要步步加深印象,再來幾個巧合事件,這謠言就會讓人深信不疑了。
楊秋當初只是暗示羌人們收買幾個方士,然後預測董卓某個時間會大敗羌人,接著就會擁兵自重,然後帶著羌人反攻洛陽。
所以這個過程需要羌人配合一場大敗,讓董卓獲得有實質性的戰果,但羌人願不願意做?其實楊秋也沒有把握。
畢竟她的計劃是董卓沒有成功,那再搞下一個人。
反正就是要讓朝廷互相內鬥,讓他們不能團結一致。
成不成功不重要,只要讓劉宏覺得舉世皆敵都行,讓他都不知道信任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