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聽完,即刻派人去打探。
暗殺不行那就光明正大的來吧,在沿途的城池上把關,務必要將人給留下。
快馬加鞭總是比馬車跑的快的。
曹孟德預測季汐會前往南郡,第二天就派人在前往南郡的道路上埋伏,同時在臨近邊界的城池設下關卡。
他不認為季汐會往廬江走。
孫仲謀政權內部混亂的形勢,不正是拜季汐所賜嗎?
他認為季汐會去投奔劉玄德。
荀文若忠於漢室,季汐和荀文若親厚,又曾試圖阻止過他稱魏公,必然會輔佐劉玄德光復漢室。
想到這裡,他有些傷感,忍不住落淚。
荀文若對他失望,寧死也不願意再為他效力;他又何嘗不是對季汐失望。
季汐向他辭職的時候,他准了。
荀文若病了,季汐想辭職照顧生病的義父的心情可以理解。
大不了等荀文若病好了再起用。
得知荀文若死訊的時候,他很可惜,但細問之下荀文若是自殺的。
這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荀文若如果是病死的,他依然相信季汐的政治觀念和荀文若不一樣,是忠於他的,而不是忠於漢室,大不了多給季汐一點假期。
他等得起。
而且荀文若的死也不會怪在他頭上,與他沒有干係。
況且他本就沒有對荀文若起殺心。
他希望荀文若能夠回心轉意,什麼時候同意他稱魏公了就什麼時候官復原職。
一直不同意也沒關係。
反正職位降了,不管是在朝中還是在他帳下的影響力都沒有以前大。
他可以不顧荀文若的意見。
但荀文若是自殺的,再結合季汐對董公仁說過的話,季汐的立場已經很明確了。
勸緩稱魏公是假,緩兵之計是真。
荀文若和季汐,一個直接阻止他稱魏公,一個用緩兵之計阻止他稱魏公。
不愧是父子,立場一樣。
季汐多半是算準了荀文若自殺後他會下殺手,所以才先一步跑了。
當初說好的忠於他的人呢?
曹子桓得知曹孟德下了誅殺季汐的命令後,前來求情:「我請朱建平給季汐看過相。
朱建平斷言季汐二十五歲時會得失魂症。
季汐再聰慧,在七年這麼短的時間裡能成什麼大事?何不放過他,也好得個仁慈之名。」
他實在是惜才。
曹孟德搖頭說道:「莫要小瞧了他。七年,足夠他給我弄出個勁敵來。」
如此短見,他越發對曹子桓不喜。
曹子桓見勸不動,決定拉父親最寶貝的兒子下水,跪下來勸道:「朱建平還說,有季汐在這個世上一日,可保我與子建一日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