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汐解釋道:「我只是想勸丞相晚幾年再稱魏公。」
荀公達當然知道。
他嘆息道:「聽我一言,不要去勸,免得與丞相離心。」
這話他沒對荀文若說,那是找罵。
他雖然年紀比荀文若大,但是比荀文若矮了一輩,不是他有資格管的。
但季汐就不同了。
季汐並不聽荀公達的勸告,只要有一線希望都想去試試。
他問:「你有更好的辦法嗎?」
曹孟德這個時候稱魏公主要就是閒的,如果內部發生叛亂,或者有外敵入侵,哪有閒工夫去想稱魏公的事?
但叛亂或者敵襲不是天天有。
勸曹孟德先平定漢中,暫緩稱魏公是最好的辦法了。
荀公達搖頭。
季汐說道:「既然你沒有更好的辦法,那就讓我去試試。」
荀公達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
他和荀文若一樣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見季汐不聽勸告,直接就將人扣留在府上。
季汐沒想到荀公達會來這一手。
荀文若沒有等到季汐回家吃晚飯,而是等來了荀公達府上的人。
是前來報信的。
說是季汐和荀公達相談甚歡打算留宿,晚上不回家了。
荀文若沒有往別處想。
兩家是親戚,季汐在親戚家住一晚沒什麼好擔心的。
第二天荀文若如往常一般去上班。
董公仁率先建議丞相稱魏公,在前一晚收到密信的群臣紛紛響應。
只有荀文若一人堅決反對。
曹孟德氣得臉色都變了,但是沒有辦法。荀文若不同意,他稱魏公的事情就成不了。
這事只能作罷。
通過這件事他徹底認清了荀文若是忠於朝廷的,而不是忠於他的。
既然如此,那就別怪他了。
荀公達下班回家後才放季汐回家,對季汐來說已經晚了,再去勸曹孟德暫緩稱魏公已經沒了作用。
荀文若見季汐情緒低落,關心地問道:「你怎麼了?」
季汐搖頭,不願多說。
荀文若已經在曹孟德那裡表明了立場,曹孟德肯定會想方設法將荀文若調離中樞。
以此表明態度,逼荀文若回心轉意。
現在不是只勸曹孟德暫緩稱魏公就能解決的問題了,還要勸曹孟德暫且不要對荀文若下手。
作者有話要說:
史書:「及擊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操軍向濡須,彧以疾留壽春,飲藥而卒。」
譯文:到東征孫權時,曹操上表請求獻帝派荀到譙縣來慰勞軍隊。荀到後,曹操就藉機留下他,讓他以侍中、光祿大夫的身份,持符節,參預丞相府的軍事。曹操大軍向濡須進發,荀因病留在壽春,喝下毒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