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問道:「為何如此篤定?」
季汐覺得這是一個在曹子建面前表現自己的機會,認真的說道:「昔日十三路諸侯討伐董卓,虎頭蛇尾,草草收場,成為一大鬧劇。
現下的情況與當時差不多。
關中將帥眾多,雖有十萬之眾,但人心不齊,不是丞相的對手。
丞相兵多將廣,謀士如雲。
我們這邊實力強勁,完全可以碾壓他們。最為關鍵的是,你我都是重點保護對象,不用上戰場廝殺。」
他這一番分析有理有據,忽悠人沒問題。
真實的情況是,他知道歷史上渭南之戰是曹孟德贏了,此戰毫無懸念才能如此篤定。
曹子建沉默良久,沒有說話。
季汐見狀,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有哪裡說錯話了。
十三路諸侯討伐董卓沒有錯。
他在經過了徐元直的事件之後,曾向荀爸爸驗證了一些事情。
確實是十三路諸侯,不是十八路。
丞相這次出征帶的兵力和關中的叛賊數量相當,也不存在以卵擊石的情況。
兵多將廣沒有錯。
有夏侯妙才、張儁(jun四聲)乂(yi四聲)、朱文博等數名將領,都由曹孟德統領。
張郃,字儁乂;朱靈,字文博。
至於謀士嘛,有賈文和、荀公達,還有他這個開了掛的存在。
他和曹子建都是重點保護對象。
這也沒問題,只是運籌帷幄,又不需要出去廝殺。
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呢?
想不明白就直接問吧,季汐問道:「你這是怎麼了?」
他說的明明是能讓人寬心的話啊。
曹子建嘆了口氣,說道:「我也想上戰場殺敵,帶兵打仗。」
只是一直都沒有機會。
前三次隨軍出征正如季汐所說,被保護的好好的。
這是他第四次隨軍出征了。
季汐是不敢上戰場殺敵的,聽到這話十分佩服曹子建的神勇。
曹子建曾作《白馬篇》。
他想起了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句,就念出來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子建:嗯?
曹子建乍然聽到自己的詩懵逼了一瞬,問道:「這是我隨父北征柳城時所作的詩,你曾經閱過?」
季汐糾正道:「背過。」
曹子建十分欣喜,很會講故事的季汐居然背過他的詩。
這得是多喜歡他這首詩啊。
季汐向曹孟德獻計對付東吳的事情,荀文若告訴了荀公達,陳長文告訴了司馬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