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間文人墨客寫下眾多優美篇章。
季汐又是高中畢業沒過多久,會背的詩少說也有上百首。
隨便聽到一個字就能念出一句詩。
有詩仙、詩聖、詩王做後盾,按理說他在詩詞方面不會落後於古人,最起碼不會挨戒尺。
可他一句都沒有引用前人的詩。
不是他有文人傲骨,不肯借別人的詩為己用哪怕只是引用也不願意,而是因為根本就沒有辦法借用或者是引用。畢竟都穿越了,所掌握的知識越多,讓自己生活的更好的籌碼也就越多,能用得上的就用,實在用不上那就沒有辦法了。
詩詞講究的是對仗和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季汐試著用方言背了一下學過的詩仙、詩聖、詩王……的詩,結果既不對仗也不押韻,差點沒笑場。
這種情況當然是不能用了。
古詩詞必押韻,如果不押韻,那就說明是讀音錯了。比如磚家就通過古詩押韻這一點來研究古代人的發音。
如果詩詞不是必須押韻,那磚家研究這個就毫無意義。
因為發音不同,季汐現在只有三國兩晉時期的詩能用。總不能用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作吧?別人還以為他要去當隱士呢。
也不能用樂府詩孔雀東南飛,與題目不符。
《洛神賦》倒是可以借用,可人家原作者就在眼前,好意思嗎?曹孟德的詩同理。
諸葛亮和王羲之的也不適合。
恕他才淺,除此之外其他詩人的詩賦都不會背。
荀俁的幫助解決了他一大難題,到時候帶小抄就行了。不求驚艷四座,但願不會因為作不出詩來而成為宴會上的笑談。
作者有話要說:
寶寶用方言讀了一下唐詩,好有趣呀~還專門搜了小視頻聽老鄉用家鄉話讀詩,別有一番趣味O(∩_∩)O
第11章
第二天,曹子建沒來上課。
很快就到了放假的日子,荀俁和季汐準時來到丞相府赴宴。
臨近午時,古樸的街道上人員稀少。一輛馬車慢悠悠的駛來,停在了相府門前。
季汐率先跳下車,和荀俁一起進入丞相府。
這是季汐第二次來到丞相府,沒有先去見曹孟德,而是在家僕的帶領下直接來到了曹子建的院子裡。
曹子建看到季汐和荀俁,熱情地招呼道:「進去坐。」
東漢末年以左為尊。
季汐和荀俁的座位被安排在主座的左側,荀俁的座位離主座最近。
荀俁的對面坐著一個小孩兒。
季汐多看了一眼,他二人來的非常的早,沒想到還有人比他們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