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經此一役, 金兵攻破開封城門, 占據開封城頭。
就在城破關鍵時刻, 被剝奪太學生學籍和進士功名的張浚, 再次站了出來。
奔走呼告開封百姓, 聚集號召先前被打散的部分護城軍,軍民團結起來,準備與金兵在開封城內展開巷戰。
歷史雖有些許不同, 但中原百姓的不屈意志從不曾變過——想要我們乖乖投降, 絕無此種可能!
金兵見此情形,不敢貿然進城, 於是便據守城頭, 將開封圍得嚴嚴實實。
然後,又使出『和議』的老招式。真是一招鮮吃遍天。
金軍提出:我們有和談意向, 但河北軍民抵抗金軍, 一如開封百姓戒備金軍, 使我們不敢放心和議。
深恐一旦和議,大宋軍民立即反撲,撕咬金軍,屆時金軍豈不危矣?
要想和議,大宋皇帝就下旨讓河北河東兩路軍民,放棄抵抗金軍,原地投降;
讓開封城百姓各歸各家,不能以巷戰威脅;
大宋必須賠償金軍南下一路糧草輜重的花銷,以及死於宋軍之手的金兵的撫恤金。
總而言之一句話,放棄抵抗,賠償金銀財帛,金軍才會議和。
放棄抵抗了,金軍想如何便如何,還用議和?
金軍南侵是加害者,反而讓受害者向加害者賠償損失,是何道理?
就是如此荒唐的和議要求,徽欽二宗和朝中重臣們卻信了!
或許也沒信,只是因為他們膽小如鼠,懦弱自私,只管自己不顧百姓,總之全都依了金軍的要求。
開始派遣宰相頻繁往來金營,積極磋商割讓河東河北兩河地區、納歲幣、獻金銀財帛、牲畜和兵器等事宜。
同時頒旨,命令城中護城的軍民,散歸其家。
並開始在開封城中,大肆搜刮百姓財物獻給金軍。
就算如此,開封軍民也不曾放棄抵抗,但徽欽二宗卻下令收繳百姓兵器,鎮壓聚集的百姓,並且抓捕處死為首之人。
張浚在被抓捕後,僥倖被一夥手持精鋼朴刀的百姓所救,而後隱於民間不知蹤跡。
張浚已是平民,行跡更易隱藏。但組織兵士和勇士抗金的武將官員吳革,卻被抓捕後,於菜市口砍頭。
徽欽二宗為了討好金軍,親自把開封軍民的反抗手段都剝奪了!
而且,更荒唐的是,還依照金軍所言,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前來開封。
自然,也沒忘記向河北、河東各地傳旨,下令放棄抵抗。
如此一番下來,不止開封軍民,就是大宋軍民的鬥志,也都被盡數瓦解!
在此期間,大宋的宰相、親王們,一次一次地來往金營,與金軍和議。
堅定地實行著他們的投降政策。
時間進入冬季,開封落下了第一場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