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離不又一次惱怒:「西門卿究竟是何意思?!是想要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是想要攔截我金軍,圖救開封?!」
「大宋君臣小氣多疑,可以利用一番……」
於是當宋廷又一次派遣使者前往金營時,斡離不直接對大宋使者道:「鹽軍十萬大軍陳兵東平府,恐怕是想要趁金宋交戰時,背後偷襲做一隻黃雀。」
「我不敢南下了。」
斡離不的大軍不再南下了,但並不妨礙粘罕的西路大軍南下啊。
粘罕大軍一路長驅直入,從河陽渡過黃河,劍指開封!
到這時了,宋廷君臣依舊不思抵抗,反而把主張抗戰的太學生張浚,直接開除太學,並嚴厲巡捕主張抗戰的開封軍民。
趙佶和趙桓還害怕鹽軍真要做那一隻黃雀,生怕大宋和金軍兩敗俱傷時,鹽軍趁機摘取果實。
豈不聞,斡離不就是因為擔心此事,才暫時按兵不動?
西門卿:……
和金軍兩敗俱傷?要勢均力敵,才可能兩敗俱傷。兩位聖人也太瞧得起自己了。
要不是鹽軍陳兵東平府,震懾住斡離不的大軍,早就和東路大軍一起,對開封呈鉗形攻勢,圍住開封了!
不是鹽軍,開封早就重演歷史,陷入二次被圍。
被鹽軍牽制在北京大名府的斡離不,屬實惱怒,當宋廷又一次送上金銀財寶乞請緩師時。
又加了一把火:「鹽軍窺視在側,是為挑釁金軍之舉,是可忍孰不可忍!若大宋皇帝能勸回鹽軍,叫本將軍出一回心頭之氣,倒可考慮退軍。」
若是雄才偉略的君王,此時會膽大地信任鹽軍,引鹽軍為友軍共御金軍,以解眼前之圍。
西門卿究竟是否是大宋忠臣,還是別有用心,就是以後各憑本事了。至少西門卿有句話說對了:鹽軍與宋軍在金軍面前再無不同,都是中原百姓而已。
就算到時候棋差一著,鹽軍獲勝,那也是肉爛在自家鍋里,沒叫外族入關。
若是聰明的守成之君,此時也可以利用三足鼎立的局勢,死守開封、暫時穩住戰局,並儘快傳令各路勤王。
屆時各路勤王兵到達,是先耗死南征的金軍,還是收拾招安鹽軍,都有可運作之地。
但偏偏,現在是徽欽二帝!
趙桓收到斡離不的傳話,與太上皇趙佶一合計,寵臣又紛紛贊同,於是竟然信了斡離不的鬼話!
傳旨東平府鹽軍:「鹽軍陳兵東平,有臣言恐有以窺京畿之嫌,朕深感憂懼。請速回師滄州,以表忠心。」
你嚇到朕了,要是你真忠心,趕緊回滄州去!
親自率兵坐鎮東平府的西門卿:「……」
西門卿不理,趙桓再傳聖旨:「金宋本為友邦,今南下實乃誤會之故,現已澄清緣由,故欲講和。然鹽軍陳兵東平,實令金軍忌憚,請速退回滄州,方不誤國之安危。」
金軍南侵是誤會,現在誤會解開了,金宋要議和,但你鹽軍威脅到金軍了,速速退去,才不算誤了國家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