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奉旨討繳梁山賊眾是事實,怕生變故所以折返迎接後軍,也在情理之中。
更主要的是,長清知縣他沒長得一對好膽,膽敢去阻攔率領五百鹽軍的西門知州啊!
那可是披堅執銳的鹽軍,所過之處無人可擋,他縣中鄉兵也才五六百,哪裡夠鹽軍砍頭的!
象徵性地盤問過了,長清知縣便叫直接放行:「既是如此,西門知州還請自便。」
西門卿率領五百鹽軍,自東平府進入了長清縣。
然後五百鹽軍剛過境縣城,才剛踏出北城門,知縣就趕緊叫家人收拾金銀細軟!
也不敢大張旗鼓,悄摸摸的駕了一輛小馬車,自西城門逃躥了!
逃得那叫一個快!
……
西門卿繼續北上,一路秋毫不犯百姓,行軍絕不踩踏農田莊稼。
沿途撞見的百姓們見鹽軍果然軍容整肅,軍紀儼然,甚至不曾喝罵過迎面撞上、不慎擋道的百姓。
於是一些消息,便風一般,悄悄傳入市井、播向山野。
西門卿北上途中,避開了齊州治所的歷城縣,稍微繞路便往禹城縣而去。
最終,在禹城縣城外駐紮。
而此時,後面遠遠地已經贅上了一串百姓。
這些百姓面貌不佳,一看就是走投無路尋個生門的流民——便是眼下沒有天災戰亂的年景,流民也隨處可見。
雖心中已有所猜測,還是吩咐幾個兵士到後面去問詢緣由。
片刻過去,兵士帶回兩個看上去是臨時首領的六名前來回話。
「……我們有的是地主漲租,有的是田地被強買,都是走投無路了,只等餓死——甚至家中親人已有餓死的。」
「聽聞『除權奸、救萬民』的鹽軍經過,我們都敬仰憧憬鹽軍——也是為了奔一條生路,想要來加入鹽軍。」
不管是為了活下去,還是為了鹽軍來到之後,公審權奸,向那些欺壓他們的地主權奸報仇雪恨,他們都想加入鹽軍!
有百姓聞名來投,有小弟納頭便拜,按說應該高興。
西門卿卻高興不起來,反而心中的悲憫和憤怒更添一分。
神態威嚴不失和善,問道:「你們跟著的一共有多少人?」
其中一個首領的神情儘是小心卑微的祈求,仿佛抓住維繫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一百五十來人,而且全是青壯年!只要、只要喝些清湯粥水,就能上陣殺敵!」
「殺敵,嗯、為『除權奸、就萬民』而殺敵!」
雖是流民首領,卻也只是臨時選出的,之前只是普通百姓,不善言辭、謹小慎微。
此時卻竭力表現,只為求一個喝些清湯粥水,然後就上陣殺敵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