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寨民之中,老人和小孩的比例小的明顯。
「喜迎鹽軍!」
「喜迎鹽軍!」……
「除權奸!救萬民!」
「除權奸!救萬民!」……
在寨民們排練過的高呼中,鹽軍亦高喊口號響應。
……
鹽軍進入泥沽寨之後,紮營起灶,吃喝休息,紀律井然,對寨民全無半分侵擾。
寨民才終於肯相信,鹽軍確實是來幫助他們駐守的。
西門卿也算貴人事忙,在泥沽寨寨主擺的接風宴上,三下五除二,便與寨中有話語權的主事者們說到一處去了。
宴到半途,拋開上下從屬的身份關係不談,雙方儼然已經是至交好友了。
到接風宴後半段,西門卿借著氣氛正好,將話題引到了鹽軍駐守四寨一事上。
「……權且四寨均衡,各寨二千五百鹽軍駐守,來日若防守難度變換不均,則由牛統領視情況調動駐守人數。
且四寨守望相助,互為倚助,共禦敵兵。」
「……鹽軍甲冑兵械,糧草軍餉,皆有滄州州衙負擔,無需寨中供養支出。」
「……若寨民有禦敵衛民之志,願入伍鹽軍,在鹽軍募兵時則可前來參軍,若成功入伍,便亦是鹽軍一員,一應待遇自然按照鹽軍對待。」
「自然,新入伍鹽軍,會在一定時日之後,同樣得到配備的甲冑兵械。」
莫說去年年底,四寨之一的泥沽寨還得了西門知州豐厚無比的年節慰問,讓寨中上下都念著他的好,並盼著多沾些豪富的西門知州一點光。
便是鹽軍直接大軍開來,要占了寨子駐守,只要是真正幫他們抵禦賊兵、免受劫掠,就算要他們供養,他們勒緊褲腰帶只要餓不死,也是願意的。
現在得見西門知州,卻果真是個厚道仁義之人!
真的兌現了之前的承諾,來幫助邊境四寨駐防,並同等對待鹽軍和參軍寨民。
「俺就道西門知州是仁義之至的好人!好官!」
「俺們泥沽寨也絕非忘恩負義、好逸惡勞之輩,不能全讓鹽軍流血捨命護衛寨子,俺們寨民也會踴躍參軍,與鹽軍一道守衛泥沽寨!」
「寨主是俠義志士,想來泥沽寨寨民也都是英勇好漢!也讓本官更加深信,鹽軍和泥沽寨寨民們齊心協力,定能守衛寨子不被侵犯!」
泥沽寨寨主是一個耿直粗獷的漢子,西門卿便坦誠相待。
鹽軍駐守的事情很快也就商議妥當。
結束泥沽寨的視察,西門卿自東向西繼續前行,下一個到了雙崗寨。
雙崗寨寨主難得是一個讀書識字的儒將,一個讀書人願意守在邊境寨子裡,是因為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守衛雙崗寨,就是在守衛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