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軍中一同舉事者,都是些貧苦的平民百姓,無牽無掛。
就是西門卿本人,也在通知了吳月娘的娘家兄弟姐妹來滄州避難後,便不怕牽連了。
只是雲理守卻還有一個兄長,雖然在原著中後來去世了,雲理守還因此襲了兄長的職,但眼下卻還是健在的。
眼下舉事之初,千頭萬緒,大官人還能記得他的事,雲理守心中難免火熱。
「勞大官人牽掛,只是……」只是雲理守也一時無法可施。
在大官人開口說起時,吳用便也立刻意識到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並暗道:還是大官人思慮周到,對人心算無遺漏。
「我們著意隱瞞了舉事的消息,料想如今朝廷都未必收到消息,非去兄長暫時也無虞。不若待非去寫封家書,再請大官人休書一封,送往非去兄長處?」
「一是提醒戒備,二也是勸其歸降來投,共謀大業。」
好麼,一張嘴一張一閉,就要勸降了。
西門卿卻是樂見其成:「本也是我等牽連了非去的兄長,我稍後便休書一封,便道:若願來投共濟天下,鹽軍上下掃榻相迎;若固守忠君,也任由盡忠。吾等也勉強問心無愧了。」
雲理守聞言,當即神色喜悅:「我也立即寫下家書一封,信中力勸兄長來投!」
西門卿欣然,「如此甚好。」
……
交換過所占之地的現狀,西門卿又說起第二樁緊要事:「如今滄州便只餘慶雲縣一地,孤懸滄州西南,未有攻下。」
「而兵貴神速,宜當早日攻下,方可抱團對外,據滄州守望相助。諸位以為,何人可攻取慶雲縣?抑或是有人毛遂自薦?」
橫海軍在滄州南方,近西南慶雲縣,若要攻取,由此地西去最合適。若從鹽場留守護衛隊調兵攻取,就太不划算了。
而在場能領兵攻取一縣者,又信得過,有經驗者,唯有西門卿本人、雲理守和林沖三人而已。
但西門卿此時並未直接點明,而是開口問出來,便肯定是另有他意。
吳用心中揣測個來回,便看向大官人帶來的,又鄭重介紹過的衛江。
此時衛江也起身,來到廳中抱拳行禮,自薦道:「衛江願毛遂自薦,帶兵於今晚突襲、一舉攻取慶雲縣!」
西門卿環視廳中,見無人有異議,當即便道:「可!就由衛千戶率領旗下一千鹽軍,攻取慶雲縣!」
衛江所率一千兵士,八百為原本麾下南皮縣鄉兵,深度信服於他,馭之如臂指使,二百為鹽軍精銳的護衛隊。攻取慶雲縣應當輕而易舉。
「得令!」衛江領命。
「慶雲縣雖與橫山軍相鄰,縣城卻遠在五十里之外,若今晚突襲,時間便很緊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