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西門卿早在計劃圈建鹽場之初,就已經探明, 食鹽買賣也遵循「開中法」的鹽引政策——
官府為鹽場劃分銷售區域, 從鹽場購買食鹽憑證的鹽引, 商人從官府購買鹽引, 再持鹽引前往所在鹽場支鹽, 運往指定區域銷售。
鹽場除非像山西解池鹽,產量大、質量高,需要進貢和配給少鹽地區。
除早已成名的大型鹽場, 一般來說, 剛開的鹽場銷售區域都是本省。
因此,「……滄州和無棣兩個鹽場的產鹽, 都將銷在山東本地。」西門卿道。
「我在山東生意場上也認識些人, 已經放出消息,有那敢於冒險有拼勁的鹽商, 近日就會前往鹽運司, 求購鹽場鹽引, 到鹽場來運鹽。」
「或也有保守些的,先到鹽場來考察過,才會成交。」
吳用不知從何說起,卻覺大官人話中有話。
直到謝希大問出:「哥哥可有去鹽運司走動?那一干人等,沒有三五萬兩白銀進袋,便是有人上門買我們鹽場的鹽引,他們也不會賣的。」
要不說謝希大和應伯爵等人,幫閒抹嘴混跡妓院市井,也是擴展了見識呢。
這都是他奉承一鹽運司官員時,捧得對方飄飄然了,吹噓在鹽運司是何等威風時,親口所說。
西門卿是老於人情世故的人,怎會不懂這些道道兒?
但是,「不曾去走動。三五萬兩白銀,可不是個小數目,再修建四個新廠都綽綽有餘。我哪裡有那些閒錢?」
添一添,都夠再給蔡京送一次生辰綱了。
謝希大一時沒轉過腦筋來,著急道:「那可如何是好?鹽場再曬五次鹽,最多一個月,鹽倉就要滿倉了!」
「這時再去鹽運司走動,來來回回,他們再拿喬一番,沒兩個月怕是賣不出鹽引!」
「那我們上好的純淨精鹽豈不是要……」滯銷鹽倉?
等等?這麼上好的純淨精鹽,豈會賣不出去?
謝希大立時反應過來。
他本就是一個市井中混跡長大的幫閒勤兒——或說無賴混混,不能指望他多正派。
此時立馬就閃出另一種思路:鹽運司不賣他們鹽場的鹽引,他們還不能自己賣鹽嗎!
吳用先就覺得西門卿話中有話,於是在西門卿說沒有去鹽運司走動時,他就反應過來可。
只是沒想到這謝子純腦筋也算頗靈活,能反應過來大官人的意思。
吳用對西門卿道:「大官人應是給鹽運司知會過,鹽場本月產鹽,可以開始售賣鹽引了?」
西門卿很滿意吳用的反應。
不過也對,吳用雖也讀聖賢書,是個村塾先生,卻是能落草梁山的造反人士。
若是一個讀聖賢書的正派君子,怕就會譴責他的行徑了。
「自然知會過,且是去的公文帖子。」
雖因鹽場是他私人所有,用公文帖子有些不夠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