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抱歉。」周自衡一拍腦袋,這才想起自己的正事,趕緊和這幾位工匠告別。
小吏走在後頭,忽然被工匠叫住。
「他是?」
他怎麼記得那位呈上曲轅犁的錄事也姓周。
小吏睜大眼,驚異的道:「敢情你們還不知道?」他指了指場中的犁,「這不就是這位嘛!」
說完後,便也匆匆離開了,留下幾位工匠面面相覷。
「真是他啊……」
「所以我說你以後要慎言了。」
剛才還閒話過周自衡的那位工匠漲紅了臉:「……沒想到,他是真的懂啊!」
這句話戳到了這幾人的心窩裡,剛才聊天的那些內容,如果沒有自己正兒八經的下田種過地,是不可能知道的。大家對望一眼。
有人悠悠道:「看來,這位周錄事以後必然前途大亮!」
另一頭,周自衡和楊思魯已經見到了司農寺少卿。
司農寺少卿春風得意,親手將行禮的兩人扶起:「好樣的啊!你們潤州屯這次可真是給咱們司農寺長臉了!」
原來,前兩日正好潤州屯今年大豐收的奏摺送到了,忙過了登基典禮之後,他們正好在今天的朝會上匯報了這件事。
潤州屯雖然屯田面積不大,但是增產將近一半的大好事依然讓人振奮不已。尤其是,奏摺里寫得詳詳細細,這種增產並不是由於氣候的變化,而是由於人力可以控制的技術手段,就更值得人關注。
潤州屯可以,那其他的屯是不是也可以?
要是全天下的屯田都能增產一半的糧食,那會是什麼樣的盛景?
魏徵也向李世民和眾位大臣詳細的講述了自己在江寧縣的見聞,並且證實了這封奏摺的內容是真實的,並不是為了製造祥瑞而作的假。
因此,從皇帝到臣子,都很高興。認為這的確是上天對大唐的眷顧。
總之,司農寺在朝會上大出風頭。
「走,我帶你去見見崔寺卿。」少卿帶著兩人朝崔善為的辦公之處走去。
崔善為看著兩人滿是欣賞:「咱們司農寺能出你們這樣的年輕英才,實在是司農寺之福啊!」
他又問了問趙卓,問了問潤州屯的情況,聽說楊思魯現在還住在客棧,便讓司農寺少卿帶他去都亭驛里辦理入住。
「咱們司農寺雖然也不是什麼頂頂重要的地方,但也沒有下面人來了還要住客棧的道理。」
總之,表現得絕對是一幅和藹可親的上級模樣。